农村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
2012-12-29陶洁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强化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改革语文教学、积淀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但在苏北农村,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堪忧,存在着突出而又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蹲下身子,了解孩子的阅读兴趣;关注孩子,营造愉悦的阅读氛围;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有效评价,点燃学生的阅读追求,成为解决农村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现状;对策
一、农村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现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纵观我们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禁令人忧心:
1.学生有阅读兴趣,但主动阅读的却较少,阅读目的还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
2.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教辅书、作文书比例较大,阅读面较窄
3.大部分家庭缺乏读书氛围,家庭藏书不多或根本没有,学生借阅图书渠道不畅
4.农村书籍盗版盛行,妨碍阅读,甚至造成学生有害阅读,影响他们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
5.新的阅读理论对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介入严重不足,教师本身阅读指导理论欠缺,就更无法指导学生课外有效阅读了
二、农村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对策
为了改变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145万字的阅读指标,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外阅读总量,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扩大课外阅读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体现阅读的个性化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师,尤其是我们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所追求的教学境界。
1.蹲下身子,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课外阅读自然就成了老师、家长、学生觉得是在“浪费时间”的代名词。可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的孩子同样有着强烈的读书欲望。读物中那生动曲折的情节、扣人心弦的故事、惊心动魄的场景……每每谈起都会让他们“手舞足蹈”,这是产生阅读兴趣的原动力。弯下腰来,蹲下身子,便能倾听到孩子们真实的声音。教师可以引导和建议他们选择一些能满足心理需求、能纯净精神世界的图书,真正让他们的课外阅读做到“我书出我心”。
2.关注孩子,营造愉悦的阅读氛围
(1)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发性、有渴求欲的自我行为
常言说得好:“教师走多远,学生就能走多远。”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做好带头作用,给学生以表率。教学中教师可选择一本较厚的童话书,利用每天晨会的十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读一篇,在两三个星期里坚持不懈地读给学生听。通过教师的读书,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学生要自己读书的强烈愿望。
(2)推荐有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以满足孩子的时尚阅读需求,激发阅读兴趣
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横扫童话世界,成为中国几千万孩子童话梦中的主人公,郑渊洁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童话大王”。近两年,《哈利·波特》风靡校园,那个戴着黑框眼镜的长发小男孩成了众多男孩女孩的偶像。孩子们一时“我为书狂”,每人都为能拥有一套《哈利·波特》的书而想方设法地努力。这种校园时尚、儿童时尚应该成为课外阅读及课外阅读指导的宝贵契机和资源。
3.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
(1)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身边的书籍,可以把自己购买的与教材相关的书籍充分利用好,还有平时订阅的一些报纸、图书等。另外,让学生把自己家里的藏书拿出来交流,在读书交流会上拿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学生将有一本书换取几十本图书来读的机会。
(2)动员家长,让学生喜爱读
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
(3)学校出资,充实学生的读
学校要出资购买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和订阅相关的报纸杂志,还要根据学生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购买一些经典书籍,尤其是课标要求必读的书籍来充实图书室,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
4.有效评价,点燃学生的阅读追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课外阅读更是一种纯粹的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我们的做法是:
(1)共同欣赏,产生阅读的渴望
利用阅读课让学生将自己阅读到的内容在小组和班集体中共同欣赏,可以交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交流阅读的心得。
(2)成果展示,提升阅读的兴趣
让学生轮流将自己阅读到的妙语佳句抄在小黑板上,或在课前诵读。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阅读心得以小报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进行展示评价。
(3)开展竞赛,体验阅读的乐趣
开展一些小型的竞赛活动,如,诵读经典、成语游戏、画画写写、为文字配图画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从阅读中找到成就感,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期望传递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丰富个性的阅读收获,强烈永恒的阅读追求。“大语文观”让课外阅读更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孩子的发展,让阅读成为更多孩子最舒适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2]惠兰.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症结与突破.语言文字报,2010-10-27.
[3]胡克祥.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及思考.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05(6).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八大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