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的趣味教学
2012-12-29牛淑萍
当前,中学生物教学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教师应积极开动脑筋,从生物教学自身的特点中寻找突破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新奇”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物教学要紧紧围绕“趣”字,从以下六个方面狠下工夫,教学效果好,学生乐学。
一、兴趣导入
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开始,运用趣味性的设问导入新课。学生在学习新内容前,就被教师巧妙地领进浓厚的兴趣氛围之中,让学生在趣味中学,在兴趣中思,在趣味中理解和记忆,为整堂课的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如,教《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时,我先说出毛泽东的一则诗谜:“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由谜底“青蛙”,导入对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学习。在上《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一节时,先说出高尔基的:“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然后让学生想一想:“饥饿的人为什么要扑在面包上”“为什么说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而不说扑在水上呢”,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
二、有趣的比喻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采用巧妙的、有趣的比喻,用比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比较抽象的生物知识。采用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做喻体,不仅形象、生动、具体,而且能够深入浅出,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地说明道理,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
三、直观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验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在直观中进行学习感悟,从而激发兴趣。生物知识大多比较抽象,只有充分利用实验进行直观教学,学生才能感到有趣味,才能化抽象为具体,理解得深,掌握得牢。
四、积极参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参与中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生物学科的突出特点就是实验多,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的设计、操作、总结,以此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五、学生表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生物知识的“抢答赛”“辩论赛”和有关实验的“演示赛”及有关生物标本的“制作赛”等,引导学生在兴趣中表现自己的生物才能,让学生在成功的表现中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总结的需要,精心设计简明扼要而又趣味盎然的板书形式。板书在教学过程中对帮助学生理清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深化对关键性知识内容的记忆等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如果教师精心设计出用趣味性的语言文字和趣味性的表现形式构成的板书,学生一见喜欢,一看明白,一记牢固,就会在趣味之中达到上述目的。
生物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直观性且又有很强的概念性和抽象性。要把生物教学质量搞上去,生物教师就必须在趣教、趣学上狠下工夫。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探索,从而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