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2-12-29王永江
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其中更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有的描写山川景物等自然风光,抒发作者的赞颂之情;有的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反映社会的风貌,从而激发人们的同情、赞美或憎恶之情。文学作品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美的对象,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感知、体验、欣赏、鉴别作品的情感和艺术形象,使其语言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步提高。如,学习《风景谈》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计算机制作六幅画面,借助声、像的巧妙结合,更好地理解作品。如“沙漠驼铃”一幅画面,先推出自然风光——辽阔、平坦、空旷、寂静、燥热、单调的沙漠;然后,推出人的活动——驼队出现,声色俱备,顿时使荒原充满生机,从而突出“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一主题。又如,教师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学生只能从电视上简单地了解海洋,却从未实际了解海底世界,教师无法通过空洞说教让学生领会海底世界的神奇,任凭教师极力“渲染”和“描绘”,学生听后还是停留在想象的程度。无奈,只能感叹“教学手段”的落后和“教学资源”的匮乏。但如今在教学这一课时,简直就是奇迹,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DVD光盘,让学生观看视频,通过音像效果让学生领悟了用语言无法解说的“海底世界”之神奇。通过这一课的教学,让从没了解过海底世界的学生也第一次进行了“海底世界之旅”,感受了一次奇妙之旅!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大量口语表达范例,如相声、小品、演讲、辩论、朗诵、讲故事、求职面试、脱口秀表演等。这些将声音、形体、动作综合记录在一起的音视频信息,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能随意控制播放,为学生提供了最直观的模仿对象,供学生研究、切磋,从中汲取经验。在学生口语表达实训的过程中,我还利用手中的DV录制下来,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学效果。
记得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舞。”而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的整合恰恰能很好地唤醒学生的各种内在情感。总而言之,只要我们将现代教育技术巧妙地运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恰当地把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过程整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心灵,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使语文教学在教育改革的天空中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作者单位 河北省永清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