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理处理教材,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

2012-12-29李波

新课程·上旬 2012年12期

摘 要:根据新课改理念,结合教材,提出了历史教学的实施策略,对高中生历史教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历史;知识;人文品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根据新课程这种基本理念,我以人民版必修一第一课为例,合理地处理教材,在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方面发表一些拙见。

一、依托历史概念,阐释完整而全面的历史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所谓历史感是指对人类、祖国、民族和个人的过去、现在及未来的一种整体把握,它不是一些零散或系统知识的集合,而是超越于具体历史事件之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领悟。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历史感“是对我们的祖先和所有子孙后代的一种感受,这是我们作为整个人类历史的受托人的一种感受”。

二、利用联系的观点,理顺三代各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注重人文情感的陶冶

我用联系的观点,理顺夏商周三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之间的联系,把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展示给学生,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感。对课文的处理如下:

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制。由禅让制到世袭制血缘关系和宗族纽带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世袭制的建立,是人类进入奴隶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却不给他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启杀掉益而继承王位。这说明我国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已被王位世袭制取代,中国社会也由“天下为公”的时代进入了“家天下”的时代。我们认为,如果一项政治制度是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它就是进步的,否则相反。

2.从封族建国到封邦建国。商朝是一个以商部落为中心的附属国联盟,即方国联盟,即在远古时期,人们把活动在一定区域、血缘纽带牢固的部族集团称为方国,若干个方国联合起来组成为方国联盟。主要政治制度包括内服与外服制度。“服”的本意是指服事天子,内服、外服是指不同部族活动的区域。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方。外服则是商族以外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外服制度容易导致国家分裂,不利于中央集权。西周的分封制就完全不同了,是通过直派人事,建立军事据点,用“天子封立诸侯”式来对地方进行直接统治。

3.宗法制、分封制和礼乐制度的联系。分封制是西周巩固政权的重大政治措施,将亲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各地,建立侯国,目的是“封邦建国,以屏宗周”;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尽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宗法制是与分封制紧紧糅合在一起的以血缘、姻亲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使周天子世代皆为大宗,为所有诸侯国政治上的共主。宗法和政权实际合二为一。为维系宗法分封制度,周公又制定了一套完整、严格的等级礼仪制度,作为各级贵族必须遵从的生活准则,谁也不得逾越。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相连,反映了周朝政治制度的成熟。

三、关注历史人物的活动,塑造历史人文品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人生观是以道德观、价值观为基础的,在人生问题上表现出来的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总的看法和态度。通过历史教育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到,人生的崇高意义就是为人民、为祖国、为人类作出贡献;人生的价值就是充分释放自己的全部聪明才智以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人生的幸福和责任就是为社会奉献、为他人服务、为自身的发展服务。我对教材进行以下补充,重点介绍了周公这个人物。

周公旦,文王子、武王弟,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姓姬,名旦,采邑在周,爵位为公,故称周公。周公是个好儿子,周与古崇国交恶,助文王伐崇,建立丰京。他也是个好弟弟、好诸侯,武王即位后,他助武王迁都镐京,孟津誓师,会师牧野,克商。商亡,武王分封周公于曲阜,周公未就,留佐武王。武王身患重疾,周公悲泣,发誓愿以自己的生命换回武王的健康。周公还是个好叔父、好臣子。武王亡后,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说的就是这些事情。周公制作了一件千古叫绝的典章——《周礼》,内容极为丰富,书中的许多运筹智慧至今仍有生命力,可以借鉴。

以上是本人在备课过程中的一些拙见。历史教学不是为了教而教,掌握历史知识也不是唯一目标,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桂梧高中<历史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