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

2012-12-29袁瑾

新课程·上旬 2012年12期

情感指的是人受外界刺激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积极或消极的心理倾向。一般说来,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人的活动积极性的发挥,可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产生积极影响;而否定的、消极的情感体验则会使人消沉,妨碍工作和学习,影响身心健康。因此,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情感交流和情感体验直接影响到我们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育心理学认为,成功的教育教学离不开情感因素的作用。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果能认识到情感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并积极地进行实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品行,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笔者有这样一些体会。

一、平等交往,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补充,最终实现共同提高、教学相长。那种忽视师生关系,忽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把教学当作单纯的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只管教,不管导,违背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的做法,必然会使整个教学过程缺乏生机,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和亲切感,才能保证师生情感交流的顺利进行,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实现情感教育。进行情感教育仅靠教师的说教是不够的,它更需要教师做出样子。一丝不苟地写好每一个教案,热情饱满地上好每一节课,耐心细致地引导学生学习每一个知识点,解决每一个疑难问题……这些都在不知不觉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鼓舞着每一个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感染性。试想,一位整天死气沉沉、板着一副面孔的教师,学生怎么可能接近你,更不必说让他们和你一起走入课堂内容,积极思考和解答问题;一位整天心不在焉,把本职工作当作苦差事来应付的老师,怎么能使学生与你身心交融,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呢。

二、正确评价,激发学生学习信心

学生信任教师,并乐于接受教育,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自信,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自信是一种积极、肯定而又切合实际的自我评价。人们往往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来感知自己,然后做出相应的自我评价。如果外部评价不恰当,就会产生由于缺乏正确的自我知觉而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后果。学生的外部评价主要来自教师,因此教师的评价十分关键,尤其是对那些学困生的评价。对他们的评价应遵循“评价积极性原则”,即: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这样,评价结果就不会使学生丧失信心,厌恶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要做出及时的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学生,用“Very good!”(很好!)、“Excellent!”(好极了!);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Good”(好)、“well-done”(不错)来表扬,让他们品味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培养、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对表现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可以用“Make it easy.”(别紧张)“It doesn’t matter, just have a try”(没关系,来试一下)、“Try it again.”(再试一次)、“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这类鼓励性的话,使他们感觉到自己也在不断进步,从而消除惧怕、紧张情绪。

在课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做出积极评价。所有的学生都十分关心和在意老师给自己作业的评价,因为一个分数、一句评语都表现了教师对自己的态度,作业评价是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的一块园地,也是同学们之间相互比较的根据、相互竞争的动力。细致的批改、积极的评价,不仅反映了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也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试想,一个老师批改作业从来只有一个日期的话,恐怕作业发下来后学生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了,长此下去,学生作业、学习的兴趣也就没了。

三、精心设计,品尝成功的喜悦

成功感是英语学习过程中一种非常宝贵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它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可精心设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等,与学生一起活动,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品尝成功的喜悦,消除他们对学习英语的恐惧感。“教考一致”也是一种可以让学生有成就感的做法。在进行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针对性很强的测试或竞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学习的喜悦。另外,在课堂上或校园里展示学生的课堂笔记、优秀作业,请学生出试卷,请学生当老师等活动都能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树立起长远的学习目标。

(作者单位 淮安市淮安区溪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