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关爱幼儿园留守儿童
2012-12-29杜芝芸
摘 要: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焦点问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在幼儿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找回留守儿童随父母离开而一同失去的“家”的温暖。
关键词:留守儿童;关爱;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所谓“留守儿童”(Children left at home pay the price of migration),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的数量已超过了5800万人。定西市作为劳务输出大市,每年外出务工的人数达60多万人,留下12万多留守儿童群体,其中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就有65637人,约占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7,其中,学龄前留守儿童14536人。面对这一数字,作为一名普通的幼儿教师,我曾对安定区幼儿园中的103名留守儿童做过抽样调查,有25.7%的幼儿喜欢上幼儿园,53.3%的幼儿在园总是闷闷不乐,更不愿意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21%的幼儿害怕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和焦点问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幼儿正是最娇嫩的花蕾,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呵护,随着父母的离开、教养的隔阂,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责任也落到了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身上,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留守儿童的教育呢?笔者认为,最重要就是找回留守儿童随父母离开而一同失去的“家”的温暖。
一、解决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后顾之忧
留守儿童在家,生活的自立能力成了孩子最主要顾虑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像妈妈一样对待孩子,在日常的保教中常帮孩子提提裤子、系系纽扣,帮助孩子在一点一滴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大家都知道,亲生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不讲代价,不计得失和不图回报的,含辛茹苦,只盼望孩子能快乐地成长,将来过得比自己更好。我们作为孩子的老师,这样做并不是贪图将来他们对我们的回报,因为这些爱的付出将会密切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这种慈母般的爱,将会成为推动孩子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二、关爱孩子的精神成长
教师要把孩子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孩子的生理、心理活动、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孩子沟通交流情感,弥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让自己成为幼儿精神的力量和依靠。我们教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成长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因此,要做到“三多”“二知”“一沟通”。“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弥补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多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及表现。“二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家庭情况。“一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电话交流沟通,并采取针对措施,提供必要的帮助。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的氛围。
三、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笔者从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同留守儿童的接触中,感觉到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是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性格孤僻内向。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小,离开父母尽管有爷爷奶奶或是其他亲戚监管,但是毕竟与父母是亲疏不同的,遇到一些麻烦小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他们会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内向,不开朗。
二是有自卑心理情绪。幼儿大多有攀比心理,留守幼儿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感觉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同父母亲在身边的幼儿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
三是容易产生反抗或逆反心理。留守幼儿总感觉别的小朋友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有人交流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会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容易激进冲动,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
大多数孩子在父母外出后都表现出一些异常的心理问题,年龄越小的孩子表现得越突出,女孩比男孩突出,我们对待这些问题一定要非常谨慎。
四、正确教育孩子
留守儿童身上所具有的狭隘、偏执的性格缺陷,使我们的工作显得更加复杂。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严禁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比如,当我们怀疑孩子说谎时,千万不要当面说出对孩子的不信任,要通过多方调查,证实孩子确实在说谎,再进行交流、沟通、指导;当孩子与其他孩子发生纠纷时,要教育孩子主动承担责任,潜意识中让孩子萌发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思想;当孩子取得进步时,我们要及时表扬,并为他们鼓掌,还可适当给予物质奖励。
五、对待留守儿童,不宜“特殊化”
因“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更需要他人的关爱与温暖。正因为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时时得到父母的爱,他们的心灵才会变得更敏感、更脆弱。所以,我们要在给予爱的同时,在言语上、态度上、行动上不能搞“特殊化”,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最好不留痕迹,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是一视同仁、没有特殊化的。
当然,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教育的难度很大,我们应不断摸索和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总之,我们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交朋友,让那些暂时失去父爱、母爱的孩子在“家”的温暖中茁壮成长。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作者单位 甘肃省定西安定区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