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2-12-29何桂芳
摘 要: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和信息大爆炸时代,社会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而自主学习是创新精神的前提。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网络优势
信息技术学科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技术内容更新换代非常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远比传授给学生已有的知识重要得多。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侧重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通常是教师首先枯燥地示范演示,然后学生模仿和练习。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从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这里说的“自主学习”,并不是脱离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在新型教育模式下,教师不再是权威者,学生也不只是接受知识者。教师在这个模式中更多的是作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参与者、导航者,而不是执行者和权威者,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自主地去探讨、去研究、去创新。教师要树立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发展学生的潜能,指导、组织、帮助、激励学生去学习,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通过多种教学途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安排导入,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营造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思考、勤于动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要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直接告诉他如何做,而是让学生多想想,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尽量地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时常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不断强化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三、提倡任务驱动教学方式,并分层次地布置任务,让不同学生都能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十分关键,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如何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任务。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多反思如何分层次布置任务。在教学中,我经常会把任务划分为三块:基础任务、提高任务、拓展任务。
四、发挥多媒体及网络的优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构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实现真正个性化的学习
课程标准指出:“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重视和使用网络这个工具,教会学生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解决日常学习中碰到的问题。(1)直接利用搜索引擎搜索问题相关主题;(2)到百度知道、新浪爱问等处进行咨询;(3)到专业论坛交流学习。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另外,教师要注重收集整理并提供给学生学习资源:(1)与教学相关的网站网址包括电子图书馆、网络学校等,以网页形式链接于校园网上,供学生调用,而且由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更新;(2)与学习相关的素材库(MPEG、AVI视频动画、JPG图片、WAV配音、Flash课件等);(3)教师自行开发适合学生的其他教学资源;(4)教会学生资料搜索的本领和技巧。
总之,在现今的信息技术教学中,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从教师作为知识的说教者、灌输者转变为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是我们应该不断努力探索的方向。如此才能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奠定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基础。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
[2]孙颖.新课程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4.
[3]蔡军.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4]肖巧云.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自主学习设计.教育导刊,2000(Z2).
(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十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