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开展游戏教学,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效率
2012-12-29童建强
摘 要:通过体育教学实践,阐述了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对初中生体育教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游戏教学;学情分析;作用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广,初中体育课程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正逐步向素质教育的方向踏步前进着。《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核心内容就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因此,体育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运动精神,以及终身锻炼的运动习惯。然而,虽然体育是室外运动课堂模式,但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还得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出发,让学生爱体育,乐于学习体育,最终实现在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和提升体育技能的目的。鉴于此,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初中阶段体育学情和学生身体状况和认知规律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初中生身体状况及体育学情分析
初中生恰处于青春期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生理和心理上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学生通常兴奋会表现为主导优势情绪,并可以渲染、扩大和蔓延,导致虽然活泼好动,但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集中时间短,活动容易情绪化,动作不协调。
初中生的心血管机能尚不够发达,胸廓相对狭窄,心率快,呼吸机能尚未发育完善,肺活量小,呼吸不均匀,耐力尚差,但是生长发育相对很快,精力充沛,代谢旺盛。骨内有机质和水分较成年人多,无机盐少,身体骨骼硬度小,中韧度大,身体和技能可塑性比较强,所以,这个时期是培养学生生理和心理关键时期。同时全身肌肉发育呈不平衡状态,下肢肌肉不如上肢肌肉发育早,男女生之间运动能力开始出现差异。
由于青春期的影响初中学生心理特点呈现个性化,持久和耐力不足,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耐力不能持久,但是疲劳来得快、恢复得也快。学生比较喜欢鼓励性评价,容易感情用事,学习活动容易受兴趣的牵引和制约。想象力呈发散状,重视情感,看问题深度不够,丰富多彩的事物最容易激发他们的兴趣。热情活泼,模仿力比较强,随意性强,可塑性也大。
二、体育游戏课堂的特征
游戏是体育教学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鉴于此,体育教师必须参照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结构,设计活泼、丰富多彩游戏,辅助我们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1.体育游戏是以提升体育技能和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为目的的,是一种有计划、有准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可以进行再创造的活动形式。主要是为了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开发智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最终达到娱乐和身心健康的目的。
2.体育游戏常常有假象和构造成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体育活动锻炼。有时候游戏中设定的角色需要摆脱现实生活的关系,祛除功利性和经济性,要创设以娱乐和健身为目标的竞争性游戏。
3.体育游戏中的竞赛因素,是初中生喜闻乐见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同时游戏又具有一定的规则性,需要学生遵守,使游戏有序开展,顺利完成。游戏可以增强体育活动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安全、顺利、公正是游戏的规则,也是特征,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游戏能力。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游戏运用的作用
初中生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他们还带着小学生的稚气,好奇心和探索新事物的欲望比较强,喜欢丰富多彩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体素质状况进行安排。
1.开展体育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因此,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巧妙地利用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效课堂的保障,没有兴趣再谈动力和效率也是缘木求鱼。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体育教学虽然看起来活泼,但是课堂毕竟有约束性,时间久了学生普遍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时教师能及时地将枯燥单一的体育教学活动转化为生动活泼的体育游戏学习模式,那么学习效果肯定会大大提高。
例如,在进行100米赛跑的时候,如果不进行游戏式的教学,一味地单纯练习,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致马上就会减弱,教学效果不良。因此,在进行这项内容的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游戏的重要作用,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竞赛的形式。把学生分成几组,开展接力跑,这样,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的兴趣高涨。枯燥的体育运动就变成了情趣盎然的体育游戏,不仅能吸引学生的体育兴趣,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再比如篮球教学,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带球前进的训练,在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如果单纯让学生练习各种技能和技巧,会显得很枯燥,如果把技能训练和游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那样的教学效果不言而喻,一定是很高的。
2.丰富体育活动,诱导学生学习。初中体育教师肩负着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养成终身运动良好习惯的重要历史使命。鉴于此,如何将体育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游戏展现出来,成为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个教师都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上课前,教师要精心备课,把教学内容用游戏的形式开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一些难度较大的体育动作学习前,教师要设计一种和本节内容相似的体育游戏,用以诱导学生学习的情绪,用游戏削弱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为难情绪。
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这个内容看似简单,但是由于枯燥,学生往往不愿意学习和训练。怎么办?如果依然用传统的方式进行训练,学生感觉既枯燥又没趣,学生往往是应付了事,根本不能发挥出教学的真正意义。教师可以设计游戏形式,在整个教学中,都贯穿游戏,让学生深深地被游戏所吸引,从而牵引其课堂注意力,最终提升课堂效率。
3.设置专训游戏,进行针对训练。教学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这是我国教学改革中大力提倡的教学理念,对于体育教学来说,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来选择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身体技能素质训练的负荷大,消耗大,动作难度小,但是缺乏活泼性和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接受能力等实际学情,参照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体育游戏,为教学做好基础性工作和辅助性工作。一定要把游戏设计得趣味十足,让学生欣然参与,愉快学习,有趣活动,高效体育。比如,蛙跳接力、双人蹲跳等,都是锻炼学生腿部力量的活动,将这些内容尽量设计出趣味性来,最适合采用竞赛的形式,这样会提高学生训练的兴致。对于锻炼学生的灵活性方面,教师更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计游戏。比如,推小车、推人出圈等,都是很好的游戏形式,对于学生上肢力量的锻炼有很大的益处。还可以采用打龙尾、掷沙包方式,进行灵敏度的训练。在这样的游戏中,学生身心愉快,实现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游戏的选择上,一定要针对性强,因材施教。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教学的理解和阐述。总之,游戏活动教学,是一种师生都比较欢迎的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它被诸多体育专家所认可和倡导。然而,教无定法,教师要通过科学设置游戏教学来实现体育课堂的最大化效率,丰富和完善健康体育的内容。但是我们选择游戏设置时,一定要分析学生的实际身体状况和接受能力,绝对不能超负荷运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另外,我们还要注意游戏教学的可操作性及其针对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将游戏活动开展得活泼高效、淋漓尽致。
(作者单位 浙江省兰溪市石渠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