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2-12-29侯建玲

新课程·上旬 2012年12期

摘 要:从三方面论述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欣赏美;实质美;创造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以及美学知识的渗透,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就是借助语言媒介,依靠形象的力量,感受什么是美,从而以美感染学生的情绪,启发学生的心智,净化学生的灵魂。借助优秀作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深入体会等方式,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美的情操,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理解实质美,并能借助想象创造美。

一、朗读感悟,学会欣赏美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尤其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课文,那种喷薄欲出的浓烈情感需要通过朗读体会,优美流畅的语言需要品读才能真正感受其中的情感流露。如,在执教《灰椋鸟》一课第二自然段时,我借助多媒体图片,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林场的美,然后再让学生走进文本,品读作者描写林场的句子,边读边想林场的景色,从学生陶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通过阅读深切地体会到林场的景色美。正是由于林场的美才吸引一大群灰椋鸟争先恐后地回家,紧接着我又出示灰椋鸟的图片,学生情不自禁地赞叹:太美了!学生获得了极大的审美愉悦。

欣赏美好的事物可以增加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认识,提高审美水平。如,《桂林山水》一课中,结尾部分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我请一名学生朗读这句时,同时用多媒体出示了一幅青山傍水、绿水映山、水漂竹筏的桂林山水图片,学生读完后说出了自己的体会。学生读得入情入境,仅仅抓住“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就带动了全篇课文的学习,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清新活泼的文字、品味作者的意趣,从而得到美的体验。

二、涵泳体味,理解实质美

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必须透过感性形象去把握其内在本质,即要着重于审美的理性分析和综合,从而使学生获得的美感比直觉阶段更深沉、更隽永。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不但要学会感性认识,还要学会课文理性要我们感受的实质。

如,课文《孔子春游》这篇游记,它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河边游玩,展现了风光迷人的泗水河畔。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自然界的浓浓春意,让人流连忘返。美景固然让人沉醉,但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碧波说的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充满智慧,让人回味无穷。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深入思考,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深入研读孔子说的这句话:“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学生读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水是真君子。只是一个浅显的体会,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这一段话的精髓来理解这段话。进而联系上下文体会孔子以流水为喻,教导弟子如何做人,体会孔子的良苦用心、智慧过人。深刻领会文字内涵后,学生也深受到感染,对如何做人也有了实质性的认识。教学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泗水绿波之迷人,还深刻地懂得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也能悟出做人之道。这样,通过审美教育,学生对文本深邃的思想有了深刻的理解,并引起共鸣,感受到文章犹如一杯色、香、味俱全的香茗,清香四溢,让人回味无穷。

三、激发想象,表达创造美

创造美是指人们在欣赏美、感受美的基础上,运用某种艺术形式或表现手法,创造出美的事物。创造美是审美发展的最高层次。语文教学可合理运用空白,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发挥。让学生去创造新的意境、新的形象,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先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和感情朗读,了解火烧云颜色美、样子多、变化快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还看到了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火烧云?它是怎么变化的?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创新思维被极大地激发,结合自己生活中所了解的事物从模仿到创造,丰富了课文的内容,他们描述了一幅幅美丽的云图……儿童的灵感是十分可贵的,我不失时机,正当学生意犹未尽时,我又继续鼓励他们:“天空中的马、狗、狮子都走了,还会出现什么事物呢?依照作者的写作思路来说一说吧。”学生兴趣盎然、讨论热烈,展开了极其丰富的奇思妙想,有的说“一朵巨大的雪莲花开放在天空中,它的色彩很特殊,十分绚丽无比,可突然有一朵花瓣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那一朵花变模糊了”;有的说“天边开了一朵莲花,里面蹦出一个哪吒,……后来哪吒踏着风火轮飞走了”;还有的说是七个仙女在嬉戏,在跳舞,后来发现看的小朋友太多了,就害羞了,躲起来了……大家的发言各种各样,是的,这里可以想象的空间太广阔了,他想说,他能说,他也会说,课堂形成了一个高潮。正是由于引导得法,放手让学生去想象、去创造,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才得到无拘无束的发展,他们的创新火花才得以时时绽放。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肩负着审美教育的重要使命。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巧妙渗透,并辅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美、追求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盱眙县古桑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