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每一个学生都不被忽视

2012-12-29王建军

新课程·上旬 2012年12期

摘 要:素质教育已经实施多年了,社会要求学校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学生。但事实是,现在的学生、教师、家长看重的还是分数,在平时的学习中,有很多学生被教师所忽视,他们渴望在学习中得到教师公平的重视。作为教师应该从身心、学习等多方面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关爱学生;不被忽视;重视

现在的初中生都是1990年后出生的,这些学生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是当之无愧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在家中被众星捧月般的呵护着,但在学校却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重视。据《中国教育报》在对“有多少中学生被忽视”做调查时,结果是51%的学生认为老师不重视自己。这样的结果不得不引起我们教师的深思。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的具有“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人。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从多方面关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不再被忽视。

一、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就是真正关爱学生

布贝尔说:“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要做到真正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做到关注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现在的作息制度,学校没有早自习,没有晚自习,学生的在校时间变少了,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机会也变少了,造成了教师难以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同时,受教学质量、学校教学任务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教师更多的还是关注学生的成绩,难以做到去关注其他方面。而现实是要想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必须“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们的首条金科玉律。”受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身份越来越复杂:离异家庭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学生等等,如果我们不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不去了解学生的个性、内心世界,或许我们在平时的每一句话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造成伤害。因此,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方面关爱学生

“师生关系既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又是一种特定的心理交流关系。前者表现为师生的伦理关系,是靠社会道德观念与道德规范来维持的,是社会道德风尚的重要组成部分;后者表现为在教育和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师生间的相互认知、感情、信赖状态等,是对教育效果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中学生现在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受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更多的是需要老师的交流与沟通,需要老师的理解与呵护。笔者曾对所在班级学生就“你最希望老师对你做什么”开展主题班会时,有80%以上的学生是希望老师多与自己谈谈心。因为现在的学生有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有的父母离异,有的性格内向,有的不善于与同学进行交往,他们需要一个交流的机会,而他们把这种期望实质上就寄托在老师身上,因为他们现在相处最多的就是老师,最信赖的也是老师。学生把这种需求变成了一种爱,一种学习的动力,一种感受自己存在的标准。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独特的感受,都在乎被老师关爱的感觉。“教师必须用一个灵魂去撼动另一个灵魂。”这样,学生才会有不被老师忽视的感觉。

三、从重视每一个学生的能力方面关爱学生

能力是全面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志。现在学校里开展的活动越来越多,参与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即便如此,也有一些学生不能参加学校里开展的各项活动,他们受到了冷落,好像不是班级里的一分子。教师上课提问题时总是点成绩好的,出黑板时总是那几个同学,进行篮球比赛时受人数限制也总是那几个,开展诗文竞赛也总是选成绩好、记忆力强的等等。这些学生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而事实是这些学生在这些方面都有很大的潜能。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有的学生丧失班集体荣誉感,有的开始调皮捣乱,有的以自己特有的行为引起教师的注意。曾经有位学生上课时总爱吃口香糖,有一次我就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的话让我反省了好久。她说,她在这个班里老师好像不认识她似的,什么活动都不让她去参加,老师好像忽视了她的存在,她要用这种方式来得到老师的重视。听了她的话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这是一位想让自己不被教师忽视的学生的主动做法,而实际上还有多少学生却在保持沉默。教师重视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就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展,就会让每一个学生知道自己的存在。教师不要只注意到了学生的缺点,更多的是要看到他们的亮点。我们要“以人对人的方式对待孩子,要善于发现他心中能响应我们召唤的那一隅,这样,才能使你更容易克服那些妨碍教育的不利因素”。

四、从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绩方面关爱学生

虽然现在要求从多方面来评价学生,但学习成绩仍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指标,学习成绩的好坏决定了这些学生受老师重视的程度。学校为追求升学率,为追求荣誉感,教师往往把目光放在少数学生身上,现实是一个班级总是成绩好的只是一少部分,作为教师应把眼光放在大部分身上,要面向全体,让大部分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请您不要忘记,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教师只有公平地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才不会留下心灵的痕迹,才不会有被忽视的感受。

现在的学生就像一条条被搁浅在沙滩上的小鱼,他们被教师忽视,教师可能不在乎,但这一条条小鱼却在乎,他们正眼巴巴地等待老师将他们扔回“爱”的海洋。关爱学生是一个系统工程,共同的呵护才能使每条“小鱼”都能在“爱”的海洋中自由徜徉。

参考文献:

[1]布贝尔.品格教育: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303.

[2]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34-35.

(作者单位 湖北省洪湖市双语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