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之我见
2012-12-29于刚
摘 要:自学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容忽视。从五个方面谈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自学能力;疑;读;听;说;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中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有了自学能力,将来不管科学技术发生怎样的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新的问题,他都能够去学习、去研究。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引领学生在“疑”中学
自学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教养性质的课,只要多读、多想,基本上可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自觉看书的习惯。教师在课前可以先设计一些问题,问题要难易适中,上课时以投影的形式或以导学案的形式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就会到书本上去找答案,从而主动去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同时,针对个别问题要给予个别辅导。对于普遍存在的疑问,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启发和点拨。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对学生的答案中语言的组织要认真检查、督促、评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又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二、引导学生在“读”中学
思想品德课程是与社会发展和时代发展紧密相连的一门学科,学生不仅要在学校里学习,而且还要在社会生活中学习,通过看书看报,了解国家大事及当前社会人们最关注的、热点的问题,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前读,可了解教材内容,发现疑难问题;课堂精读则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分析相关问题,掌握相关知识;课后读教材是对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和发展,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掌握教材,以适应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卷考试的需要,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会学生在“听”中学
学生在学习中的“听”主要指听课,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学习中的听课不仅指听老师讲课,而且还包括听同学发言,与父母及其他人的思想交流对话等。听老师讲课,是学生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思维过程,应力求把老师讲的听明白、听懂、听清,特别是听清自己读教材时发现的问题。听同学发言,是倾听和学习他人的思维方式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培养学生在“说”中学
学生通过读教材、读报刊、听讲解、听发言等方式走进教材内容。可要求学生将自己“读、听”的体会说出来,说教材内容,讲观点看法,甚至说自己的疑惑等。这样既可以拓宽学生学习的范围,又可以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学习和深思考,从而学会解题、答题,也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五、启发学生在“用”中学
知识源于生活,学习知识必须与应用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应该让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提炼知识,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的形成,从而体现知识的应用价值。
总之,对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应力求做到“疑、读、听、说、用”相结合,只有学法与教法相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 吉林省通化县英额布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