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
2012-12-29刘冰
为了深入、真实地了解我校数学学困生的情况以及学生有什么实际的需求,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对他们有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还应该在今后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如何改进不足,真正地找到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并为他们找到通向数学大门的一把钥匙,特做如下探讨。
一、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1.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我校处于城乡结合地带,学生家长大部分来自附近的工厂和农村。从一些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校外数学辅导方面比较欠缺,但多数学生家长对子女的学习还是比较关心的,只是苦于没有辅导能力,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2.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在中学生的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一位教师的孩子在澳门当初中教师,她说,在澳门,每节课都有两位教师进教室,一位是主教,一位是助教,如果这节课学生都愿意听,那助教就没事了,如果有学生不愿意听讲,就由这位助教把不愿意听讲的学生带出去,当然不是对学生严厉批评,而是陪他们一起玩。她说,在澳门崇尚培养学生的个性,压制或批评学生会受到家长的投诉。而在我们的学校里,“满堂灌”“题海战术”等做法使学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
3.教师
从一些调查表中可以看出,数学教师基本上能认真授课,对于学困生并没有置之不理,而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在教学过程中,仍受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困扰,班与班之间的竞争、校与校之间的竞争、区与区的竞争压得教师喘不过气,致使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法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索等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导致学生学习困难。加之学困生内心很脆弱,可能教师一句无心的话,或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也会让他们感到教师是在侮辱他。
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观念的陈旧,对学困生缺乏爱心乃至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致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
我校有一位女物理教师,她对学生总是面带微笑,从没见过她骂学生,可是不管她教重点班还是普通班,物理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每个学生都喜欢上她的课。我想从她身上可以验证教育家霍懋征说的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作为与学生直接交流的人,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非常重要。
4.学生自身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初一时,学生的数学成绩还不错,初二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很多学生数学成绩退步,致使初三成绩也难以提高。
经了解得知,学困生中,有很多学生的预习和复习工作极差,长期以来,他们养成了等待、依赖的坏习惯。学习不积极主动,尽管书就在手边也不愿意翻一下,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比如,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等等常常混淆。
学困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文字阅读、理解能力较慢,有些题目看不懂基本意思,自控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干扰,学习被动。作业练习马虎应付,遇到难题没有克服困难的信心,而是采取不究不问的态度,甚至抄袭了事,解题过程乱七八糟,没有逻辑性。
与小学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变化很大,有的学生适应性差,导致一些学生在小学时成绩不错,但到了初中就跟不上了。这也反映了一些学生学习情感脆弱,意志薄弱,不够坚强,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
1.教师要积极参与解困工作,主动帮助学困生,让其迎头赶上
教师要强调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上有困难要向同学和教师请教。学困生往往有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规范其行为,才能使学生真正解困。
2.教师要做好学困生的思想工作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思想上扭转学困生的观念,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困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要尽可能让数学与生活联系,扭转学生的“数学无用论”,让他们从内心喜欢数学,乐于学数学。
4.加强教师个人修养,尊重、爱护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总之,学困生的“后进”,非一时一日造成的,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是一项大工程,我们要鼓励他们,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多做耐心、细微、充满爱心的教育工作,持之以恒,相信他们会迎头赶上。
(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昌市新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