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一记叙文写作

2012-12-29韦信珍

新课程·上旬 2012年12期

摘 要:近年来,高考作文的要求一般都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不限,不是不要文体,而是允许考生发挥自己的长处,擅长写记叙文的就写记叙文,擅长写议论文的就写议论文。因此,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模式及写作形式,是高中阶段写作教学的重点。高一第一学期的写作教学,最适合在初中记叙文写作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记叙文的写作。

关键词:记叙文写作;素材;挖掘;题材

高一上学期,教材在写作方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记叙文写作,因此学生所要面对的就是记叙文写作。和初中比,高中记叙文在题材范围及表达方式上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下面我就一篇优秀记叙文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来谈谈高一学生如何写好记叙文。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作为一个高中生,教材对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最主要体现在你要写一件什么样的事,即选择提炼什么样的情节素材。

有学生会说:“老师,我不知道该写什么。”生活中天天有事情发生,可是在他们看来,这些事情实在是太普通平常了,不值得把它们写在文章里。可是有些时候,平淡才是真,普通里蕴藏着不平凡。而且,有了素材还不够,我们还必须炼就一双火眼金睛,懂得选择和提炼素材,在素材里边挖掘出题材。一般来说,记叙文写作中,一个优秀的素材、一个深刻的题材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寻求。

一、以小见大,挖掘深远

古人说:“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的一般都是小事,只有抓住有代表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事件,写深入,写具体,才容易把题材写好。以小见大还便于细节描写,写出鲜明,写出生动,写出深刻的道理。初中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记一辆纺车》,取材只是作者自己用过的一辆纺车,引出延安时代所有的纺车。作者吴伯箫通过回忆在延安时代用过的一辆纺车,描绘当年纺线比赛的欢快场面,叙写艰苦岁月中劳动生活的乐趣,颂扬了抗日军民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生活中的小事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关键是要认真注意,留心思考,这样才能够挖掘出深意。

二、同中求异,构思新颖

在写作的时候就要努力在看似一成不变的事物,区别不大的人物中写出新意,写出特色。如写父爱的文章很多,朱自清却通过写父亲与茶房的讨价还价、过月台买橘子等,写出了父子之间的隔膜与亲情,很是感人。

三、波澜起伏,出其不意

记叙文最忌讳的是平铺直叙,这样的作文是不会给人留下印象的。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才能够引人入胜。

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有了丰富的素材、深刻的题材还不够,学生还必须能够把这些素材落实到800字的篇幅中,这里边还是有些技巧的。

1.找准机会,设计好文章的开头

古人说:“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要重视文章的开头,必须能引人入胜。可采用渲染、铺垫、设置悬念、开门见山等方式。当然,让一句话、一个场景、一个疑团、一点回忆来引出全文,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背影》,就是因为父亲的一封信成为作者的写作源泉。

2.构思全文,安排好文章的记叙顺序

文似看山不喜平。写作文最忌平铺直叙,在丰富素材的基础上,安排好文章的记叙顺序,合理利用插叙、倒叙、补叙方式,设置悬念,埋伏笔,欲扬先抑等,能够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3.细节描写,饱含感情

法国哲学家、文学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凡是有感情的地方就有美。”在记叙文写作中,要注意把感情与细节融合在一起。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使记叙从肤浅走向深刻,从枯燥走向生动,从平淡走向感人。

4.美化语言,叙议结合

语言上文采飞扬,能吸引读者眼球,让读者有一种赏心悦目之感。抒情和议论应当压缩到最小篇幅中,在适当的地方来一两句议论,有时候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发人深省的效果。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它的一些要求都是固定的,如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记叙文写作要求来自课内,但要真正写好记叙文,更多的还是依赖平时的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用一双慧眼看世界,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参考文献:

张志荣.浅谈初高中写作教学的衔接与过渡.学园,2011(11).

(作者单位 福建省永春美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