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2012-12-29刘统一
摘 要:体育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前提。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对中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就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为终身体育思想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兴趣;培养方法
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只有当学生对体育发生兴趣,对体育内容产生兴趣和期待时,才会形成一种渴求掌握知识的内在需要和强大的动力。
一、影响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主要因素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发现有四个影响学生体育课兴趣的重要因素。
1.教学内容是影响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首要因素
长期以来,许多体育教师总是把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归咎于学生是小皇帝、小公主等客观因素,忽略了教师自身的原因。我们的教学内容单一,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进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为一个哨子和两个球还能上完一节体育课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要选择一些学生喜爱的运动,让学生去享受运动,使之感受到“我运动,我快乐”。
2.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影响体育兴趣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有些教学方法、方式己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适应现代教学过程对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需要采用多变的现代的教学方法。
3.课堂气氛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
课堂气氛,是指体育课上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而给人以某种强烈的神情表现或景象,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集体情绪状态,是体育教学活动的心理背景。学生一般都是活泼可爱、感情丰富的,他们的情绪丰富而深刻,体育课上进步的喜悦、成功的自豪、胜利的欢呼等体验对学生都会产生强烈的感染。体育教师如过于严肃,会使学生感到压抑,从而影响课堂气氛,因此,如何营造一种良好的、具有师生平等互动的课堂气氛,是体育课教师一项不可忽视的基本功。
4.教师的素养是影响学生对体育课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体育课上,学生的直接感觉对象是教师。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教师的一言一行、精神面貌、工作作风,以至教师的着装,无一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
二、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对策
1.教学内容要新颖
兴趣是内心认知的驱动力,新颖的事物可激发人的好奇心,激起求知探究的学习愿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内容,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和新的时代气息。如,根据本校特点创编的“纪律之星”“体育健将”“溜旱冰”以及江南“跳马舞”,逐渐取代传统的韵律操教学等体育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适合自己口味和能力水平的活动期望越大,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高。所以,体育教学必须打破过去竞技体育和体育锻炼时刻为战争准备的教学模式,去掉那些对身体素质要求过高、技术难又以掌握的教学内容。多练习那些属于有趣的体育项目来增加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可开设特色学校的体育专项课程,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学习,达到乐学、学好的目的。
2.教学方法要灵活
体育教学是一种生动活泼、愉悦身心的教育活动。新课标要求我们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遵循这一理念,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即为每一课都创设一个情境,使每位学生都融入情境中去,使他们感觉到是在享受运动而不是在上课。比如,在立定跳远学习时,我先让学生想象一下,青蛙捉虫时的那种情境,让学生体会到下肢爆发力的重要性。这样生动形象的教学便于动作难点的掌握。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黑板、教材手段的不足。比如:学习快速跑时,先让学生看看奥运会上运动员那种加速、冲刺等各阶段的片段,有利于学生建立快速跑动作的形象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还可以让音乐进入体育课堂,穿插音乐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运用创新法培养兴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于中学生的模仿能力强,创新意识高,我们的教学内容、练习手段可以不局限于教材,通过积极的引导和适当的鼓励促使学生创新出适合自己的练习内容和手段。比如,在新授课蹲踞式跳远内容时,我从不直接教授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和练习手段,而是让他们自己想象一下,自己认为应该怎么练习,并且进行尝试练习。结果他们兴趣都很高,练习手段也多种多样。挺身式、走步式、蹲踞式,甚至还有狗刨式等等千奇百怪。我一直采取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然后再让蹲踞式跳远动作比较规范的同学示范,让大家学习,接着再积极引导、仔细示范、定型。
4.精心备课,改变教师形象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全身心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无论是教材、教法的选择或是场地、器材的布置等,都要考虑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冬天列队时学生背风站位,夏天背向太阳,教师的示范点要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应先不做,学生练习时教师应主动参与到学生中去,这样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感情,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在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对体育兴趣的培养,对学生运动损伤知识的教学,提高他们自我保护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锻炼的习惯、克服困难的毅力和终身体育的意识,这是摆在每一位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体育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尽情地享受运动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管水法.谈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J].教育教学,2004.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蒋菠.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法的创新初探[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5.
(作者单位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刘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