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理解·品味·运用
2012-12-29曹连安
教材简介:《槐乡五月》是国标本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第21课,它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生发开去。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品味课文语言文字,学习欣赏课文的优美语句。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感受槐花的美、槐花的香及槐乡人的淳朴。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设计教学的思路】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路:(1)复习回顾,整体感知“槐乡美”;(2)品读课文,感悟“槐乡的花美”;(3)自主讨论,感悟“槐乡的人美”;(4)拓展延伸,表现槐乡美。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读顺,整体感知课文。指导学生读准生字新词,正确书写生字。(略)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整体感知“槐乡美”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槐乡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为什么五月的槐乡给你留下这么美好的印象呢?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五月的槐乡,去看一看槐花的美,闻一闻槐花的香,再去和槐乡的孩子交个朋友。
二、品读课文,感悟“槐乡的花美”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作者在槐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划出来,品一品、读一读。
2.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自己标出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
相机出示句子:“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1)自由读句,从句中你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在文中圈画出来)
(2)自主感悟、交流: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语里感悟到了槐花的多、颜色的白、姿态的婀娜多姿。(借助多媒体上的图片)理解“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白茫茫”,理解近看像“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
(3)指导有感情朗读,把这种美景通过朗读呈现出来。(自由练读、指名评价读、师范读,最后齐读)
3.看图想象说话,活化语言。
师小结:在作者眼里,槐花是那样的多,那样的白,姿态又是那样的美,现在老师给你们看一些槐花,你们看像什么呢?(看多媒体上的图片)让我们也学作者那样来说一说。
句式:有的槐花( ),像( )。
4.过渡:槐花婀娜多姿,无论是远看还是近看,都是那么惹人喜爱。听,谁被吸引来了?
(1)学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师相机出示句子: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①指名读句,读后师问“嗡嗡嗡”是小蜜蜂的语言,猜猜,它们在说什么呢?“啪啪啪”是什么声音?孩子们又在说些什么呀?
②师:你喜欢读这句话吗?为什么?
③品读,感受诗一般的韵味。
5.过渡:槐乡五月,我们光看、耳听还不够,你们的小鼻子又闻到了什么呢?
(1)出示句:“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指名读,问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交流,说说这段话中哪几个词语写出了它的“香”?(紧扣“清香”“醇香”“浓香”,从“清、香、浓”中我们能够感悟到香气越来越浓。)
(3)指导读好这三个词语,读出香气浓郁的程度。
(4)再次紧扣“香气扑鼻”“浸在香海中”的“浸”感受槐花香味之浓烈。浓得不但我们鼻子能够闻得到,好像也能摸到、看到。是啊,这么美,这么香的槐花,真让我们流连忘返,让我们一起陶醉到槐花的香气中去吧。(观看多媒体上的录像)
6.教师小结: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醉人,让我们美美地把第一自然段读一遍。(播放音乐)
7.指导背诵。如诗般的语言,美妙动人,同学们一定想把它永远地记住吧!尝试背诵第一段。
三、自主讨论,感悟“槐乡的人美”
1.自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你眼前出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指名说说自己仿佛看到的画面。
3.把吸引你的画面在小组里和同伴交流一下,可以读、说或演。
4.组织交流,相机出示有关语句,朗读感悟。
5.分角色读课文,可以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设计意图】在小组学习前,教师引导学生自读感悟,学生有了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小组内读、说、演,让学生敢想敢为,充分张扬了学生的个性,使课堂变成动态的课堂,课堂成为学生主体性、个体性发展的舞台,学生合作、互动课堂气氛宽松和谐,课堂生命充满无限活力。
6.教师小结:五月,对槐乡的孩子来说,槐花带给他们的远远不止是绝美的风景、甜甜的槐花蜜、美味的槐花饭,更是无穷的乐趣!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7.教师小结提问:欣赏着槐乡的美景,感受着槐乡的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和活泼可爱,你最想对五月的槐乡说些什么?(指名说)
有感情地朗读第四段。(用赞美的语气,读出孩子们欢快的心情。)
四、拓展延伸,表现“槐乡美”
1.孩子们,你就是槐乡的孩子,你有什么感受吗?小组交流。
2.同学们,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槐乡、喜爱槐乡,让我们和槐乡的孩子一起来举办“槐花艺术节”,你打算怎样宣传令人神往的槐乡?(或设计一条欢迎标语或者广告,或作导游,或读、或画……)
3.小组成员讨论,分工合作。
4.交流,展示表现成果。
设计标语的学生把写好的标语或广告词在屏幕上展示,评比最佳创意奖;做导游评比最佳解说奖……
5.总结。
教师:槐花饱了我们的口福,填了我们的肚子,香了我们的村子,更甜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再次发出赞叹:(生读)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孩子们,通过你们的宣传,可以肯定:将来的槐乡一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设计意图】“语文即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会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宣传槐乡,引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认真倾听,互相评价,互相合作。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流均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