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官”·自主·合作 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2012-12-29贺贵银

新课程·上旬 2012年12期

摘 要: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探索“轻负高质”的课堂教学很有必要。如何实现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轻负高质呢?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该理论改进课堂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多“官”齐下——“科学”优化效率;自主学习——主体激化效率;活动探究——合作催化效率。

关键词:学习金字塔;历史与社会;学习效率

“轻负高质”是教育者永恒的追求。在新课程改革中,“轻负高质”也成为公认的推进教育教学发展的高速公路。正是因此,各地的省、市教育局也大力开展“轻负高质”系列活动,积极探索“轻负担、高质量”教育教学模式,以期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初中的历史与社会教学也在做着“轻负高质”的努力与尝试,应用“学习金字塔”理论进行“轻负高质”的实践是我们的探索之一。

一、“学习金字塔”理论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实际

1.“学习金字塔”理论

“学习金字塔”理论表明:课堂学习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耳、眼、脑、口、手等多种器官参与学习。不同课堂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区别很大,自主等主动学习方式比听讲、阅读等被动学习方式的学习效率要高很多,我们应该进一步倡导主动学习。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是最有效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进一步加强这一学习方式。

2.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标要求与学习方式的调整

解读2011版历史与社会新课标我们发现,新课程有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三大特点,其中新课程的“实践性”,强调历史与现实生活、自然环境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合作的参与过程;强调采取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因此,结合“学习金字塔”理论,从初中历史与社会新课标要求出发,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该理论改进课堂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多“官”齐下——“科学”优化效率;自主学习——主体激化效率;活动探究——合作催化效率,成效明显。

二、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优化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

1.多“官”齐下——“科学”优化效率

“学习金字塔”理论注重耳、眼、脑、口、手多种器官的综合使用,运用于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实际上就是一种多感官教学。

所谓“多感官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包括视觉、听觉、语言、运动、感觉等多感官的刺激,同时通过各个感官下的综合作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形成良好的教学成效。

“多感官教学”蕴涵的科学因素有:

(1)多感官调动,开发学生多种潜能。如识别、感官、音乐、语言等在内的潜能。

(2)能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

(3)学习形式多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习疲劳。

2.自主学习——主体激化效率

“学习金字塔”理论证明,不同课堂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区别很大,自主等主动学习方式比听讲、阅读等被动学习方式的学习效率要高很多。“建构主义”也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主要是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建构的。

这个结论启示我们,在历史与社会课堂学习中要遵循“以生为本,学为主体”的原则,实施“先学后教”策略,即对于学习内容,可以尝试让学生先自主学习,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3.活动探究——合作催化效率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学习金字塔”理论也认为: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是最有效的,其知识的平均留存率高达7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

这个结论启示我们在历史与社会课堂学习时要有效实施“活动教学”策略,这一策略的实施通常分为活动学习和活动展示两个环节。

三、实践成效

从课堂观察和课后反馈来看,将“学习的金子塔”理论应用于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减轻了学习负担

运用“学习的金字塔”理论改革现有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学习模式,在课堂单位时间的教学中,通过视听、小组活动交流、模仿体验、表演、朗读、练习操作实践等学习参与方式,多角度、多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调动耳、眼、脑、口、手多种器官综合使用,有效缓解了学习疲劳,减轻了学习负担。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本案例运用“学习的金字塔”理论,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主动学习方式,以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为主,以教师讲解为辅,重在组织、引导。特别是小组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展示的学习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焕发出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竞争意识加强了,全员积极参与学习,因而课堂教学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因此,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实施多“官”齐下—自主学习—活动探究的学习策略,就很好地体现了纲要对课程目标的要求,是实现“轻负高质”的一种有效策略。

“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它用金字塔模型和具体数字直观地展示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的比例。这一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发现并提出的。

在金字塔的塔尖,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教师讲,学生听,但是学习效率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者只能记住5%的学习内容。第二种是“阅读”方式,两周之后可以记住10%的学习内容。第三种是“视听”方式,可以记住20%。第四种是“示范”方式,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第五种是“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第六种是“做中学”或“实际演练”方式,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可以达到75%。最后一种学习方式是“教授他人”,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高达90%。

参考文献:

[美]希尔伯曼,陆怡如.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1.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清泰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