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考前数学复习的思考

2012-12-29陆冰

新课程·上旬 2012年12期

摘 要:中考前的复习对中考具有重要作用,做好中考前复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中考成绩。

关键词:中考;数学复习;提高成绩

中考数学复习内容纷繁而庞杂,学生面临升学压力,而任课教师则易于陷入传统的复习模式——题海战术,也许这种方法下的反复训练能够产生一些效果,但我觉得对中考复习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探索能力、创造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遇到考核分析思辨等问题则显得勉为其难,甚至无从下手,为此,解决问题的路子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掌握学情,明确目标,因材施教

1.掌握学情

就我所在的学校学情就比较复杂,有三类学生,一类、二类、三类各不相同的班级,如果不顾学情,使用统一方法,很难收到预想的效果。优生基础好,习惯好,能力强;中等生在几方面长短不一或各有欠缺,需要了解他们学习上的短处所在,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学困生则各方面均有欠缺,最为严重的是习惯差,意志薄弱,学习内需不足。如果不考虑这些情况,施行统一的方法或手段,则会事倍功半,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必须研究学情。

2.因材施教,各有所获

针对学情的不同优生基础略讲重点拔高,而中等生则在基础和能力上均需兼顾,基础要讲要练,而又不能不加节制,忽略能力培养,能力方面的要求则不宜过高、过难。在他们可接受的范围适当提高,根据木桶理论,寻找每个人的短处,针对性加以补齐。而学困生则不同了,他们必须以基础概念的讲解与复习为主,注意最基础的概念复习与能力训练。教学中很大一部分精力不是课上讲得如何精彩,而是课后如何让他们去学。对这部分学生,教好是一方面,如何管好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不论你讲得如何精彩,他们不去学,则效果为零。对那些上课“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学生,如何让学习成为他们的内部需要则是教学的灵丹妙药。教学过程中内容不宜偏难,教学内容应循序渐进,深入浅出,易于理解,注重点面横向联系,以简驭繁,理清脉络,以使每个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所收获。

3.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

复习目标是制订复习方案的根本依据,制订合理的目标有利于制订复习方案,安排课时。当然目标的制订既要以教材为依据,以大纲为准绳,又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还要注意目标要符合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目标在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均要有所体现。当然不同的学生又要有个人的目标。制订了复习的目标才能使师生的复习有的放矢,针对性强,易于检测目标的实现程度,从而发现复习中的成功与不足。知识目标应和能力目标相互照应,相互渗透,二者和谐统一,完美结合,确保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安排复习内容

中考数学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内容杂,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教师在数学复习中不可能把所有知识重讲一遍,而需对复习的知识重新整合。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讲过:“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按照教学规律和原则,选择实施具体条件下最好的教学方案,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

1.注重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初中数学在很多学生眼里知识点多而乱,究其原因是记忆表面化,理解肤浅化,思维简单化。这需要教师将复杂的知识简约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交叉的知识立体化,纵横的知识网络化,春风化雨般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深刻性。

学生依这个结构层次去理解掌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内容的精髓,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2.注重思维方法的灵活性和概括性

数学思维方法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学习中应注意对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并注意学生概括能力的训练,培养思维的集中性和发散性,如多边形内角和原理的不同分析方法,重点四边形不同类型的分析可归纳为发散型数学思维。经常获得这种集中或发散以及数形结合的思维训练,并把这种训练或思维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无疑会对学生思维能力及思维品质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作用。

3.安排适量、适中的题型,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开拓型思维

适当的开放型题型训练是培养学生开发型思维的有效途径。从变化的角度观察图形,从运动的观点分析问题,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质及规律对数学思维的开拓性都是特别有效的训练。

三、注意变式,复习方法灵活多变

变式有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复习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内容更深刻的内涵。复习中对复习的内容进行分类,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内容,让各类学生各取所需,获得相应的知识,这又对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信心有不可替代的效果。

千人一面,一成不变的复习模式会致人疲惫,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应注意不同方法的交替或综合应用,对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兴趣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数学复习中,很多时候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笔,综合运用学生的感官系统,讲求实际的效果,摒弃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行为。

为了实现和驾驭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要充分备课,多做题目,研究参考书目,多和同事探讨研究,掌握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理论知识,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课堂教学讲解要严密精辟,分析透彻深刻,语言生动优美,让学生听课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引导,及时总结。

四、查漏补缺,及时调整

及时地检查,可以弄清复习的效果或失误,获得有价值的反馈。检查方法可以多样化,如提问、谈话、作业、测试等。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矫正,调整方案。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东海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