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信息服务带动农民收入的作用分析

2012-12-29张鹤

中国集体经济 2012年1期

   摘要:文章基于回归模型研究了农村信息服务对当地农民收入的带动作用。本研究以哈尔滨市农村信息化重点建设区——松北区为典型案例,分析了1990-2010年该地区的信息服务水平和农户收入水平,旨在研究农村信息服务促进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研究得出结论:哈尔滨市松北区农村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当地农村居民增收有较为显著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村信息服务;农民收入;回归模型
   一、引言
   迈入21世纪,信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益发深刻,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农产品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广大农民对信息服务的要求亦日益迫切。为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提供及时、准确、有效、低价的信息服务,正确引导农民走向市场,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是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对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上,国外很多国家起步相对较早,在对农业发展、农户的增收等方面也起到了显著的影响。根据对文献的理解,美国是以政府为主体构建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如美国国家农业数据库(AGRICOLA)、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数据库(NOAA)、地质调查局数据库(USGS)等规模化、影响大的涉农信息数据中心(库)等;德国是通过电子数据管理系统(EDV)向农户提供农作物生长信息、市场信息以及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等。而国内相对国外虽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国家农业管理部门和其他涉农部门结合自身业务,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步。国内学者在农村信息服务上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王康钱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我国开展的系统工程、数据库与信息化管理系统、遥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网络、准确农业、多媒体技术等应用于农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
   (一)模型分析
   由于不同程度的农村信息服务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而回归分析是研究不同变量间相关关系的一种有效统计分析方法,因此本文引用了回归模型作为研究这种带动作用的方法。一般说来,农村信息服务水平与农民收入存在的相关关系可以设为:
   Y^i=b^0+b^1Xi
   其中:Y^i——第i年农民的收入;Xi——第i年的信息服务水平;b^0——常数项;b^1——信息服务水平对农民收入的弹性系数(即农户信息服务水平每增长1%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程度)。
   针对该模型得出的Y^i值,本文规定如表1所示。
  
  
  
  
  
   (二)样本来源
   本文以哈尔滨市农村信息服务重点建设区——松北区为研究对象,为全面深入地了解现阶段松北区农村信息服务的实际水平,收入水平以及二者的作用情况,我们深入基层进行了实地调查。调研团队自2010年1月初至3月初在松北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250个当地农户进行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210个。
   (三)数据处理
   由于农村信息服务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所选取的指标不同,因此本文对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并统一了数据的量纲。数据处理公式如下:
   1.平移—标准差变换
   x′ij=■i=(i=1,2,…,m;j=1,2,…,k)
   其中:xj=■■xij,Sj=■。经过变换后,每个变量的均值为0,标准差为1,且消除了量纲的影响。为了让x′ij在区间[0,1]上,我们还需要作下一步变换。
   2.平移—极差变换
   x″ij=■(i=1,2,…,m;j=1,2,…,k)
   这样就使得0≤x′ij≤1。
   三、实证分析
   本文利用回归分析法研究哈尔滨市松北区农村信息服务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由于哈尔滨市松北区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是逐步建立起来的,为了更明显地体现出农村信息服务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带动作用情况,因此本文以5年为一个调查期,对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五个时点的该地区农村信息服务对农民收入的带动作用进行回归分析。其中,本文采用专家评估法对评估系统的权重进行测定,并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哈尔滨市松北地区的250户农民进行实地调查和访问,并得出当地农民对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五年的该地区的农村信息服务水平的评估值;而对哈尔滨市松北区农民年人均总收入,除1990-2009年数据均出自《哈尔滨统计年鉴》外,2010年数据本文根据1990-2009年的20组数据利用时间序列的灰色系统预测法得出。
   (一)数据标准化
   利用标准化后哈尔滨市松北区农村信息服务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数据,得到该地区农村信息服务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的趋势对比图,如图1所示。
   从图1中看,农村信息服务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均呈同步正向增长的趋势。1990-1999年,农村居民年人均总收入水平均高于农村信息服务水平。随着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的提高,会促进农民思索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收入,对“三农”有更高的追求,从而会激励农民去更多更好地去掌握农村信息。随着农民农村信息服务意识的提高,外加上国家相关政策、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使得农村信息服务水平自2000后有大幅度的提高,逐步高于农村居民年人均总收入水平,从而达到利用农村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带动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回归分析结果
   本文利用软件将哈尔滨市松北区农村信息服务对该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带动作用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二者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i=0.043+0.890Xi
   (0.629) (7.433)
   r2=0.949 df=1
   该方程式中斜率系数的t统计量为7.433,对应的显著性水平Sig.<α=0.05,在5%显著性水平下拒绝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的假设,也就表明自变量农村信息服务水平通过了参数的显著性检验。从方程总体显著性的角度看,自由度df=1,F统计量对应的显著性水平Sig.<0.005α<0.05,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方程总体回归显著。从模型和因变量关系的密切程度看,拟合系数为0.949,说明自变量可解释因变量94.9%左右的方差变动,模型拟合效果较好。
   从得出的线性回归方程来看,方程的弹性系数为0.890,说明农户信息服务水平每增长1%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程度为提高0.89%,这说明随着哈尔滨市松北地区农村信息服务水平的逐步提高,当地农户的收入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哈尔滨市松北地区农村信息服务水平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度很大,农村信息服务水平的变化直接带动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化。从实际情况来说,该地区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较大程度带动了当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也就是说,哈尔滨市松北区的农村信息服务水平对农民收入水平有较为显著的带动作用。
   为进一步促进农村信息服务带动农民增收,在整体规划上,应该加强统筹力度,促进农村信息服务深度发展。通过多部门的联合统筹、协调管理,从而更为有效地促进农村信息服务的深度发展。
   为了提高当地信息服务水平,建议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强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上仍需大力支持和推广,发挥政府作用,降低信息服务的成本,让农民用低廉的价格获得使用的信息服务。例如,政府可以在农民购买电脑等新型信息工具上给予农户相应的补贴和优惠。
   农民信息意识和文化素质仍有待提高。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农民的信息意识,激发农民的信息需求和应用信息的积极性。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信息知识的普及和信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获取、分析、利用和发布信息的能力。例如,免费向农民提供定期的技术培训,实现他们由“传统农民”向“信息农民”的转型,为农村信息服务的建设与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丽娜.国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特点[J].中国农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