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关系栉风沐雨40年

2012-12-29任景国

中国周刊 2012年2期

  2012会在史上刻下怎样的印记,尽管眼下还无从得出答案,但在这一时刻,倘若我们愿意回首40年前的1972年,或许就会立刻意识到那是一个值得记忆和回味的年份,同时也会注意到40年在历史长河中仅仅是弹指一瞬间的事,可世界乃至中国都发生了多么不可思议的变化。
  历史的节点从来都有特殊的意义,仅从中日这两个近邻国家的关系方面看亦是如此。明治维新以后,全面采取“脱亚入欧”等一系列开国国策的日本,在国富兵强、迅速崛起的同时,对外选择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发动了一系列战争,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国主义列强国家之一员。尤其是对中国长达数十年的侵略战争,除了给黎民百姓留下无可抹去的永久痛恨,也令友好交往长达千年的国与国的睦邻关系遭致毁灭性打击。中日关系坚冰难破,直到1972年的那个早春二月。
  那一年,美国总统跃过日本直接飞到北京与红色中国的领袖握手恢复了国交,此举,对日本朝野造成无以言表的超级地震,日本现代政治外交史上称之为“尼克松冲击”。不管做没做好充分准备,内外所形成的巨大压力,还是为当时的首相田中角荣提供了一个名垂青史的机遇,于是,他也在那个年份里踏上了赴北京的旅途。识时务的俊杰政治家们的演绎让中日两个一衣带水的近邻国家重新拉开了现代“友好交往”的历史大幕。
  毋庸置疑,中美关系的大门敞开后,中日之间的敌对坚冰也悄然溶解,中国在同一年里与数十个国家确立了外交关系,这一切都为后来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日邦交的正常化,令“友好”成为两国一切双边往来的主旋律,无论是草根交流,还是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的斡旋,觥筹交错间使用频度最高的恐怕就是这个词汇了。中国结束十年动乱并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式将改革开放定为国策,而日本于此期间经济发展达至鼎盛,登上“亚洲一哥”、世界排位第二宝座,但同时许多工业领域面临转型问题,加之经济上提出“雁阵理论”,同中国握手言和、帮助中国改革发展之余,使之成为其经济发展梯队的对象国也是一个战略选择。从实践结果而言,恢复邦交40年间,日本的确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也应该认识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为日本经济提供了巨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双边的经贸数字是一个再清楚不过的事实,“友好”为双方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和双赢的局面。
  但邦交正常化及后来所走过的友好道路却是一个令人感叹的风雨历程。两国之间存在的种种悬而未决的——历史、领土等问题时而显得似乎沉静,时而会猛烈浮出水面。但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却只是两国间问题冰山之一角,日本与中国的纠结还存在一些更深层次的战略问题。譬如说,与正在腾飞而于亚洲乃至世界日显巨大影响力的中国相比,日本正在为失去“亚洲一哥”地位而焦灼不安;日本政坛极不稳定且正处于变革时期,政治力量无法凝聚,达不成共识而根本拿不出一个积极的、富有远见卓识的对华战略决策,这就给那些反华的右翼势力及新保守主义势力以可乘之机;日本目前地缘战略上选择跟着美国人跑,企图借强化日美同盟关系而捞取所谓“制衡”利益……所以,我们有太多的理由相信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里,中日关系依然会充满风雨,“友好”道路还会是曲折漫长的。
  “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和谐双赢”是中国的既定国策。过去的数十年里,中日之间有争有吵,但都未从根本上影响和平发展大局。正是在这种看似“拧巴”却又顺畅的交往中,两国关系如同涓涓细流已成滔滔大河。中日两国广域互动关系不仅给双方提供了发展机遇,也给亚洲乃至世界带来了成长利益。古人云:“形逊声、策绌力。”有形莫如有声,智慧胜过力量。以史为鉴,双方都必须强力发声顺应和平友好潮流,以2012两国恢复邦交40周年为契机,双方都应该为下一个40年追寻一个“不惑”的共同发展和谐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