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景喜剧兴衰

2012-12-29杨洋

中国周刊 2012年2期


  “预备,开灯!”英达站在观众席前一声令下,舞台上的灯光骤亮,镜头推向了舞台布景中的一家人。开机后,英达紧张地倾听着现场的录音。有观众微弱的笑声从耳机里传过来,声音太小了。观众们发出的笑声不该如此矜持。随着表演的展开,笑声渐响,突然,摄影棚里“哗”的一下子,第一次大面积而又响亮的笑声放肆地爆发了。英达长出了一口气。
  
  舶来的笑声
  1993年7月7日,《我爱我家》开机。此前,中国的电视观众并不知道何为“情景喜剧”。多年以后,《成长的烦恼》和《六人行》才在中国的电视台和网络上大流行。
  当年,“情景喜剧”是英达从美国学来的节目样式。1985年,英达在美国密苏里大学戏剧系读书时,无意中在电视里看到一种奇怪的节目:剧情是两个人在屋子里面谈恋爱,可是旁边却听到有人哈哈大笑。英达问同学:这是谁在乐?同学告诉他是场景外的观众在乐,笑声被同时收录作为背景。
  1987年,英达毕业实习期间担当一部电影的导演助理。在拍棚内戏的时候,他注意到对面的摄影棚每天也在忙碌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英达走进去瞧个究竟。一进棚子便听到了阵阵笑声,聚光灯外的场地里坐着上百名观众,随着情节进展爆发出一阵阵笑声,这是拍摄情景喜剧的录制现场。从那以后,英达只要一有时间就都跑到对面摄影棚“偷师”。
  毕业回国后,英达“把美国喜剧引进中国”的想法告诉了王朔。当时,情景喜剧并没有自己的中文标准译名,王朔问这类剧的英文是什么,英达说:“叫Sitcom,是Situation Comedy的缩写。”王朔说:“那就直接翻译过来,叫‘情景喜剧’。”
  时至今日,《我爱我家》这部中国情景喜剧的开山之作,被公认为经典之作。不过在当时,这部剧在北京的播出却引发了小小的风波。
  1994年,《我爱我家》在北京电视台首播,刚播出6集,便被停播了。原因出在文兴宇饰演的老干部身上。当时,有些老同志给电视台写信:“这部剧想干什么?这不是糟蹋老干部的形象吗?”于是,首都人民不得不通过河北电视台继续他们每晚20分钟的欢乐。
  在其他地方,《我爱我家》也颇多坎坷,英达曾回忆说:“虽然当年《我爱我家》一炮打响,但也被几个省市评为‘年度最差电视剧’。那时我耿耿于怀了好一阵子。”
  不过,群众的眼睛终究是雪亮的。笑声不会作假,《我爱我家》引发了收视狂潮,英达借势又拍摄了80集,一共120集。
  这部电视剧不但让英达大获成功,也为情景喜剧开辟了美好的前程。
  多年以后,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这样评价人们为什么热爱情景喜剧:(情景喜剧)用小品似的故事编造、小悲大喜的通俗样式,将当下中国普通人的梦想和尴尬作了喜剧的改造,最终将中国百姓在现实境遇中所感受到的种种无奈、困惑、期盼和愤怒都化作了相逢一笑,化解了人们的现实焦虑,用一种恶作剧的方式,有时甚至是略显低俗的方式,提供了一种文化宣泄的渠道。
  而1999年的一期美国《时代》杂志,一篇题为《剥开壳的笑声》的报道把英达的情景喜剧和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湖南电视台《真情对对碰》并列,称它们“一反中国的传统,让人OEG6EbH1DxuqBcj6y5yF9A==民公开表达他们的感情”。
  
  苦恼
  1995年,英达成立了“英氏影视公司”,开始大规模复制《我爱我家》的成功。在这个影视公司里走出的导演尚敬、吕小品,编剧宁财神等人,日后也分别在情景喜剧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1999年,英达非常认真地做了一部叫《中国餐馆》的情景喜剧,这部剧由哥伦比亚公司投资。当时《中国餐馆》报价为10万人民币一小集,在当时已算天价。
  在《中国餐馆》杀青之后,英达的老朋友、同时也是英氏公司的总经理王小京撮合哥伦比亚公司驻华首席代表陈咪沙和亚环音像有限公司总经理边晓军见面,亚环公司联合全国一百家有线台,开创了一个在每晚6点半统一播出的《630剧场》。双方见面,一拍即合,亚环出资600万元买断《中国餐馆》。
  然而,这次与资本的深度合作却引来了一片骂声。
  在播出的过程中,原先定下的傍晚6点30分的时间,被擅自提前了27分钟,变成了“603”时间。守在电视旁等着看的英达吓了一跳。原来30分钟的片长被压缩裁剪,20分钟的故事还被好几条广告拦腰切断。播出效果差强人意,有观众甚至用“倒人胃口”、“降价甩卖”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英达又气愤又无奈:“这不是我拍的戏的原来的样子。”播出时有的台词被拿掉了,有的戏被整场整场的删掉,“不但该挠在点子上的痒痒没了,而且前后根本不通,不知道观众怎么能看得懂。”有人怀疑英达此次可能是“触了暗礁”,里边的某些敏感内容被改动难以避免,英达欲说不能:“都说时间紧任务重,给你自己你肯定也舍不得下手,我们就替你代劳了吧。我能说什么?”
  因为《中国餐馆》的失意,英达决定《闲人马大姐》要“放开手来拍”。
  放手拍出来的《闲人马大姐》火了,它的收视率仅次于央视的《天气预报》,排名《焦点访谈》之前。《马大姐》系列更是以量取胜,从1999年至2009年,共拍摄了445集。
  随着马大姐的走红,她也从最初一个退休在家的家庭妇女逐渐变成了热心公益、宣传国家政策的党员,甚至成了“脱离”普通民众的超人。
  2002年,为了迎接十六大,英达拍摄了《党员马大姐》,打破了情景喜剧短小精悍的传统,由原来的每集30分钟变成50分钟。《党员马大姐》中,马大姐大力宣传国家的政策法规和环境保护,并且走出了摄影棚,走南闯北出外旅游,甚至还出国为中国足球摇旗呐喊。
  此后,虽然英达仍然每过两三年都会出品一部情景喜剧,但英式喜剧却渐渐式微。
  情景喜剧的低成本和过度追求速度,让它越来越败给制作优良的剧情类电视剧。在马大姐系列中,现场观众环节已经取消,而是后期在片子上每隔几分钟就贴上一阵笑声。虽然英达也认为,“情景喜剧绝不能最终演变为一个低成本的东西。”但渐渐的,情景喜剧退出了电视台的黄金档时间。
  电视屏幕上,零星出现了《炊事班的故事》、《卫生队的故事》等军旅题材情景喜剧。导演尚敬更是在2005年拍摄出轰动一时的《武林外传》。《武林外传》和同样首播于2005年的《家有儿女》,让情景喜剧再次出现一丝曙光,可七年过去,再也没有同样级别的情景喜剧出现。
  “谁现在还会谈情景喜剧,谁还会在乎?”在接受《中国周刊》记者采访时,《家有儿女》的编剧费明说,他已经几年没有碰过情景喜剧。费明昂着头,把手一扬,别过身去。“情景喜剧为什么不被看好?说白了不挣钱呗。”
  
  喜剧应该是把刀
  如果新拍摄的情景喜剧足够好,照样能让人哈哈大笑,为什么就不能赢得电视台的青睐,花大价钱买进?
  《武林外传》的导演尚敬,曾经一口气说出了喜剧面临的困局:“好笑的喜剧一定有讽刺,你不讽刺就不招人待见,不招人待见就没有黄金时段,没有黄金时段就没有优质的广告,没有优质的广告,就没有充足的钱进来,然后就没有好的制作团队没有好的作品,作品不好就更不可能占有好的时段,最后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一死。”
  《武林外传》的成功,也开创了一个先河。此前,中国的情景喜剧几乎都是现实题材,这种有现场观众笑声,有强烈互动性的喜剧模式,其实更适合现实题材。尚敬说:“如果《武林外传》不是古装,很多人物就出不来,很多语言就没法讲……因此题材上要么回到古代,要么去到未来。”
  曾经有媒体就《武林外传》采访过英达。他说:“我最擅长现实题材,喜好拍摄贴近生活的作品,不会追随《武林外传》那种成功。”
  “如果没有解构和嘲讽,就无法构成真正的喜剧。”尚敬用古装片的方式,解决了解构和嘲讽的空间,而英达在现实题材中,却绕不过这个坎儿。
  英达曾与北京市地方税务局联手摄制《税务所的故事》,并出演男一号税务干部老陈。这是部不好拍的剧,英达说:“税务部门它是一个执法机关,它里边的人懂政策,这个把握得注意,不能够就像其他的出一两个比较可笑的人物,比较滑稽,比较搞笑,比较各色的人物。比如说,也不一定是坏人啊,就像候车室里的王秀花,那样的人物你就不能让她出现在税务所。”
  尚敬说:“情景喜剧最辛辣和最有魅力的地方,应该是一把刀子,刀刃的指向是人性的污点和社会的弊端。但是现在题材不够广泛,限制过多,讽刺力度不够。”他用螃蟹做比喻。“就好像把螃蟹放在盆里,虽然它也能四处横行,但终究四壁是光秃秃的,爬也爬不了几步。”
  尚敬在小剧场看过的《武林外传》、《疯狂的石头》剧场版,里面幽默讽刺的元素很丰富,甚至可以拿性爱、政治开玩笑。“但它只能出现在小剧场,在电视传媒就不能出现。”
  时间回到1994年,那一年,《我爱我家》因为对老干部不敬而被停播。现在看来,这件事情荒诞得像是某个情景喜剧剧本中发生的事情。可它更像一个小小的预言,预言着情景喜剧今日的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