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2012-12-29朱富言
中国德育 2012年20期
问:有些报道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严重。我是农村学校的教师,我们的实际情况与这一说法并不符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呢?
答:儿童时期是培养个人认知水平与社会认知水平的关键时期,是个体心理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心理异常问题出现的高峰时期。若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状况,需要研究者通过严谨的理论论证建立分析框架,按照严谨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并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验证。当前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第一,将初级的心理问题等同于心理疾病。个体在各年龄阶段都会遇到心理问题,心理问题长期积累,到达一定程度就会转化为心理疾病。但是,心理问题不应被妖魔化,它并不是一定会发展成为心理疾病。有些研究混淆了这两个概念,夸大了孩子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第二,将极端个案等同于整体。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没有差异的,其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是正常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也并非为其所独有,只是他们的心理问题可能相对突出一些,但不能因此就把这些问题当作留守儿童的专属问题。第三,将不规范的心理测量等同于科学的心理测量。科学的心理测量在量表内容的维度设计、信度与效度、抽样方法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当前,有些研究的测量工具为自制问卷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样本的抽取也缺乏随机性和代表性,也未对问卷的可靠性、有效性进行科学检验,据此得出的结论自然无法反映出客观事实。
责任编辑/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