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南岸
2012-12-29宋立文傅平谭婷
中国德育 2012年20期
“重庆,非去不可”。
如此霸气的宣传语无疑会让人对这座城市平生出几分好奇和遐想。
飞机抵达江北机场时,秋夜正浓,流光溢彩的景色美不胜收,仿若一位意兴阑珊的女子,慵懒中透着几分娇媚。重庆又名“山城”,地势高低起伏,山与楼相间,水与桥共生,目及之处霓虹闪烁,灯火辉煌,在城区中穿行的人,会有种置身光海中的错觉。与立体化的建筑格局相映衬的是这座城市的多面气质,不只是鲜香麻辣的火锅叫人垂涎欲滴,高挑匀称的美女使人赏心悦目,同样令人惊艳的还有这里的教育。
重庆教育看南岸。近年来,南岸区委区政府一直把教育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教育的均衡和优质发展民生。南岸教育人不急功近利,不贪慕虚华,不张扬炫耀,而是用心耕耘脚下的一方土地,将这道植被繁茂的“天然绿色屏障”打造为书香弥漫、幸福流淌、生命得以自由呼吸的精神高地。
给心灵留白
“孕育国际诺贝尔奖的摇篮,中国科技院士的沃土”,很难想象,这样的“豪言壮语”竟是一所小学的教育愿景和追求。南岸采访的第一站,记者就迫不及待地来到这所“口出狂言”的学校——珊瑚实验小学一探究竟。
走进校园,记者顿时被浓郁的科技氛围所感染。“珊瑚海”大型水族景观,为孩子们呈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海底世界;太阳能路灯和风车广场,加深孩子们对“低碳环保”理念的理解;无土栽培工作室,让孩子体会播种和收获的快乐。而最让记者大开眼界的则是学校的科技馆。孩子们在这里可以边“玩”边感受和吸收科学知识。双足步行机器人、电影动画、无皮鼓等数十个科技项目,让孩子们乐此不疲,流连忘返。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珊瑚实验小学,为什么要进行科技教育?在校长谭劲看来,童年是人一生幸福生活的起点,也是人的一生中思维发展最活跃,幻想、创新最旺盛的时期。鼓励儿童创新,培养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塑造真、善、美的人格品质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义。
在珊瑚实验小学,“人人都是科学教育工作者”的观念已经深入学校每一位教师的内心,不论是环境建设,课程建构还是科技活动,老师们从来不会强制和要求,他们所做的只有鼓励、唤醒和引导。孩子们的个性化创造思维也在这种浓厚的科技氛围中闪烁出耀眼的光芒,不经意间带给成人一个又一个惊喜,珊瑚实验小学也真正成为孩子们梦想起飞的地方。
中国画有一个特点,艺术家通常会用一些空白来表现画面中需要的水、云、雾、风等景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留白”。留白可以减少构图太满给人的压抑感,所以很多艺术大师也是留白大师,他们往往能够以方寸之地显天地之宽。
时下,不少学校的管理者将自己的政绩与学校的升学率联系在一起,过分夸大书本知识的力量,将一个个充满灵性和生命活力的孩子禁锢在小小的试卷上,教育被填得满满当当。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换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因此,要使学生在学习、交往中领悟生命的内涵,自由地成长,自主地选择,教育同样需要掌握留白的艺术。在南岸,像珊瑚实验小学这样以亲近孩子的成长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的学校还有很多。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经就读的龙门浩小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学校打开校门,吸引更多家长和社会人士走进校园,兼任“编外教师”,他们不仅做运动会的裁判、进行开学典礼演讲、为学生开设兴趣小组,还参加听课评课、给老师打分……“编外教师”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
喜爱足球运动的家长彭远春先生,坚持每周两次参与学校足球队的训练,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咱们的光头教练”;从西藏边防部队返家的高连长,走上学校的“百家讲坛”,给孩子们讲述边防生活和藏区风光,丰富了孩子们的视野,也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2012年6月8日,在学校举办的百年校庆活动中,近百名家长义工活跃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参与到每一项活动中,确保了庆典的成功举办……
在南坪实验小学,教师不再大包大揽,也不用辛苦地说教和督促,一张小小的“存折”,一颗小小的“责任星”就可以让孩子们学习努力、语言文明、行为规范。原来,学校传承百年厚重的责任文化底蕴,确立了“责立南小,任当世界”的办学理想,通过建立“责任银行”来调动孩子们的活力和热情。比如,学校每周一的升旗活动实行班级承包责任制,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其中,要么做主持人,要么当升旗手,要么做国旗下讲话,要么在“班级秀”板块中展示才能。如此,教师的地位逐渐隐退,学生的表现便多了几分自由的空间,在教师信任的目光中,每一个“南精灵”越发闪光、明亮。
留白,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尊重教育自身的规律行事。它引导孩子向善求美,变“他律”为“自律”,在精神的自我建构中享受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分快乐和感动。
你并不特别
学期初新生报名的时候,一个白净秀气但脸上有明显伤疤的男孩引起了窍角沱小学申敏老师的注意。经过了解,申老师得知,小强(化名)四岁的时候遭遇火灾,小小年纪的他右手严重烧伤变形,右脸也永远地留下了烧伤的疤痕。渐渐长大的他变得沉默寡言,本该天真烂漫的脸上却笼罩着一层羞怯和自卑。申敏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小强露出灿烂自信的笑容。
开学后的第一节课,申敏老师就把小强请到讲台上。此时其他孩子开始窃窃私语,申老师却转移话题,“孩子们,你们都摔过跤吧?”得到的是孩子们肯定的回答。“你们身上都有摔跤留下的伤疤吧?”又是一片肯定的回答。此时还有孩子把手上、脚上的伤疤指给申老师看。眼看火候已到,申老师才开始适时地引导,“大家都有伤,只不过伤的位置不一样而已,而他——小强是伤在了脸上,他跟我们一样并不特别,只是伤得比我们重一点点,同学们怕不怕呢?”
“不怕!”孩子们充满童真的应答让老师倍感欣慰。
“你们下课会跟他一起玩吗?”
“会!”
听到这个回答申老师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此时一向沉默的小强也慢慢地抬起了头,出乎他意料的是,映入眼中的却是同学们一张张真诚而灿烂的笑颜。就是这堂普通的课在这个自卑的孩子心中撒下了阳光的种子。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和帮助下,小强日渐开朗和自信,失去了右手,他就苦练左手,写出的字一样端正饱满,成绩更是在班级遥遥领先。即便后来罹患淋巴癌,他也没有被多舛的命运击垮。化疗间隙他不忘看书学习,在病情得到控制后,他又重新回到了课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使他荣获南岸区“阳光少年”,并成为唯一一位代表南岸区远赴韩国参加“中日韩儿童童话交流活动”的少先队员。
美国波士顿威尔斯利中学教师小戴维•麦卡洛在其被誉为“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毕业致辞”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此时此刻,我们面临着均等的机会,这一点很重要。这说明了一些问题。你们的毕业礼服肥肥大大,款式统一,只有一个号码。无论是男是女,是高还是矮,是优等生还是差生,你们会注意到,你们每个人都穿得一模一样。还有你们的毕业证书,除了名字之外,也都是完全一样的。这一切本就应该如此,因为你们中没有谁是特别的。你并不特别,因为每个人都是特别的。
“你并不特别”,短短五个字,简单朴素却意蕴深远。它提醒强者反省,更激励弱者奋发。每个人都有缺陷,或肉体的,或精神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在不完美面前学会接受和勇敢面对,并从此知道,生命正是因为有了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心灵互相碰撞、接纳和融合的过程,它不仅是对孩童内心的矫正和洗礼,也考验师者的爱心和智慧。
2012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管乐艺术节演出大厅,来自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的36名盲童和34位指导老师第一次以手牵手这种特别的方式登上国际舞台。盲童凭借灵敏的听觉,用心灵演奏出最美妙的音乐,令观众深深地陶醉,全场掌声经久不息。
扬帆管乐团的精彩表现令人不可思议,回望乐团组建和成长的过程,李龙梅校长感慨万千:“34位指导老师中有30位都是非科班出身,但他们从最简单的音符学起,不论严寒酷暑,始终陪在孩子们的身边,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孩子们识记乐谱,正是他们付出的人间大爱为盲童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户。”
残疾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能接受的就只有同情,他们一样可以在有限的可能性中享受生活,创造幸福。重庆市特教中心长期坚持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并举的方针,将艺术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以器乐教育为突破口,带动声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教育项目整体发展,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在这里你会发现,校园里都是孩子们快乐嬉戏的身影,走廊里挂满了低视力孩子简单却充满童趣的图画,教室里不时飞出一阵阵悠扬的笛声,小白鸽广播站的不少节目几乎达到了专业的水准……
爱的滋润和艺术的熏染唤醒了残障孩子沉睡的潜能,使他们在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中慢慢驱散生理缺陷带来的阴影,让快乐、自信、乐观成为他们生命的主旋律。
要成功先成长
妈妈:(指着成绩单)这就是你努力一学期的成绩?
小冬:妈,我已经尽力了。
妈妈:怎么尽力的?你看看你,怎么才考这么点儿分?我的脸都让你丢尽了!
小冬:你们大人就知道面子,这是我自己的事,怎么给你丢脸了?
妈妈:你吃的,用的,哪一样不是我辛辛苦苦挣钱买的,不就是为了让你多考点分吗?如果你能保送上重点中学,能为咱家节约几万块钱呢!
小冬:钱钱钱,你就知道钱,我是你儿子,钱比儿子还重要吗?
妈妈:我这不也是为你好吗?(生气地离开)
小冬(独白):你总说爱我,为了我好,可为什么看到试卷分数就流露出嘲讽的眼神?我多么希望你抱抱我,给我一个解释的机会,可因为该死的成绩你总是那么讨厌我……
这是川益小学校园心理剧中的一幕。用心理剧的方式反映学生成长的烦恼,解决家长和教师的育人困惑是川益小学在德育工作中的创新之举。教育需要爱,但仅有爱是不够的。相反,正是家长和老师付出得太多,爱得太深,使孩子的童真、童趣和活泼天性都在“爱”的名义下日渐消失,导致了学生的反感和叛逆。“教育需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有个性情感的、有许多潜能但尚不完备的人来看待,对他们的人格和个人价值给予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唐敬平校长的话不无道理。
英国政府颁布的《儿童十大宣言》中的首条内容就是“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它提醒教育者,人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