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值法的县级财政状况评价
2012-12-29沈琳夏雯
中国经贸导刊 2012年23期
摘要:以咸宁市崇阳县、嘉鱼县、通山县、通城县为研究对象,运用熵值法从财政资金的规模水平、财政收支的变动情况、财政资金的适度水平等方面确定9项指标进行权重分析,综合解析县级财政状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熵值法 县级区域 县级财政体制
一、研究现状及理论概述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基础、最根本、最具有代表性的县级经济,县级财政的健康发展可谓重中之重。然而从现有的文献来看,我国县级财政和经济发展状况的研究多以理论研究为主,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的相对较少。在这些为数不多的定量分析中,大多都是针对县域经济竞争力和县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的研究。其中,申群意等采用回归分析法以及熵值法,对湖南县域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排序和评价。韩德军等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贵州省88个县的县域经济竞争力作出定量的分析 。魏三川则以黄陵县为对象,采用三角模糊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法对其县域经济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窦欣以河北省内的22个县为例,采用DEA模型,对其县级财政支出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纪宣明等采用多元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福建省58县市的财政绩效进行了综合排名和客观的评价 。
自1994年分税改革制度实施后,中央与地方通过分税与共享税,逐渐建立了财政分级的体制。然而,分税制度的改革并未对省级以下的地方财政作出清晰的划分,导致县级政府财权被上收,但事权却过于繁重,财政状况较差。2003年实行取消农业税的改革,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对于那些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区域来说,这项政策的实施造成了地方财政收入的缺口,某种程度上反而加重了县级财政的困难。为了保持省级以下政府间的财权与事权的平衡,逐步推行“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使财政状况较差的县乡级政府能切实得到上级政府的财政补助和支持。
依据上述理论和当前研究的现状,把县级财政状况和财政体制相结合综合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文借鉴了成军等人构建地方财政收支评价指标的方法,对咸宁市的崇阳县、嘉鱼县、通山县以及通城县财政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出在“省管县”体制推动下县级财政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 熵值法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一)熵值法的基本原理
起初,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用熵(Entropy)来表示热力学的概念。1984年,申农(Shannon)对熵进行了拓展,熵表示信息不确定的度量 。根据熵的这一物理特性,熵值的大小表示离散程度的变化。若指标的差异性不大,表示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作用不大;相反,指标之间的波动明显,差异性大,则该指标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二)熵值法的操作步骤
1、数据标准化
首先, 为了避免各项指标在量纲或者正负取向差异性而对结果造成的影响,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若评价指标j的值为Xij , 标准化处理后的值为X’ij。对于正向指标来说, X’ij的值越大越好,则有Xj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