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板胡之盛宴 弘民乐之光芒
2012-12-29石莹
人民音乐 2012年5期
2011年12月11日至16日,由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乐团和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板胡音乐周——暨艺术院校板胡教材建设研讨会及新作品音乐会”在京取得圆满成功。本次板胡音乐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汇集了全国三十余所艺术院团,从事板胡艺术的百余名专家、学者以及师生的一次盛会。
音乐周系列活动安排得丰富而紧凑,隆重的开幕式吸引了全国众多音乐界知名专家的关注。中国音乐学院赵塔里木院长、中央民族乐团席强团长、上海音乐学院徐孟东副院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刘锡津会长分别到场致词;六场板胡音乐会展现了我国目前板胡界最高艺术水准;两场板胡教材建设研讨会对板胡艺术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探讨,共15位专家学者作了会议发言;同时,4位板胡专家开设了教学公开课,反响热烈。
一、音乐会
板胡音乐周在北京音乐厅和中国音乐学院共举办了六场音乐会,来自中国音乐学院、中央民族乐团、上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单位的数十位演员演奏了板胡传统及创作曲目。
音乐周于12月11日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的“纪念胡琴大师刘明源诞辰八十周年音乐会”中拉开了序幕。此次音乐会由刘德海先生作嘉宾主持,指挥家黄晓飞执棒、中央民族乐团协奏,刘长福、郭一、宋飞、沈诚、张尊连、曹德维、柏淼、霍永刚、李延滨等多位艺术家联袂献上了一场胡琴艺术的饕餮之宴。
12、13日在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演奏厅分别举行了两场“艺术院校板胡教学交流音乐会”和两场“板胡新作品音乐会”。作曲家周煜国、王建民、隋利军、景建树分别主持了音乐会,来自各大院校的师生、演员登台献艺。两场交流音乐会演员阵容以青年演奏家和学生为主,大家开展了积极的交流与切磋。两场板胡新作品音乐会上既有演奏家创作的作品,更有吴华、张列、景建树、张晓峰、隋利军、董为杰等作曲家创作的近二十首板胡新作品。这些基于传统又富有新意的作品,集中反映了近十余年来板胡音乐创作的发展状况,可谓异彩纷呈,成为音乐周的又一亮点!
16日,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闭幕式“板胡名家名曲音乐会”,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主任张维良致闭幕辞。音乐会以中国音乐学院优秀学生齐奏的《大起板》拉开序幕,沈诚、刘湘、霍永刚、柏淼、张巍、李书、张安生、曾健雄等胡琴演奏家为观众献上了一首首板胡经典名曲。最后,来自陕西板胡学会的十余名板胡演奏家齐奏了一首气势磅礴、风格浓郁的《秦腔曲牌》,将音乐会推向了高潮。
二、研讨会
12月14日,在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演奏厅举行了“板胡教材建设研讨会”。会议由煤矿文工团板胡演奏家郭一与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沈诚主持,大会吸引了桑海波、席强、柏淼、陈木、隋利军、杨光雄、韩小青等音乐学家、演奏家、乐器制作家、作曲家的共同参与。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对板胡教材建设、创作、演奏、保护与发展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了深刻地剖析和探讨。
(一)板胡教学与教材建设
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霍永刚发言的题目为《板胡演奏技术发展前瞻》,主要阐述了他对板胡演奏技术及教学方面的一些见解,特别是板胡左右手技术训练方法与审美观的培养问题。他强调“板胡一定要走自己的路,一定要把自己的传统把握得非常地道。”他还对板胡、二胡在训练时的左右手共性与左手控弦、手指力度和速度训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辽宁省营口市戏曲学校刘云建代表沈阳音乐学院赵夺良发言——微观结构理论在板胡演奏教学中的意义,首先确定了板胡的音乐特色、在乐器中的重要地位及研究探讨板胡艺术对板胡发展之意义。其次提出了研究板胡的新模式——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艺术科学研究方法。济南军区文工团指挥家景建树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阐述了音乐创作与方言的关系,认为“音乐是在语言的基础上诞生出来的”。黑龙江歌舞剧院演奏家隋利军认为板胡作品的创作需要提高,同时要加强风格的变化,推陈出新,勇于突破。可以借鉴二胡的经验,加快板胡艺术的发展。席强的发言是《板胡演奏与民乐创作》,他总结和回顾了板胡创作的几个历史阶段,并认为:“任何音乐创作,任何乐器表演都要建立在以发挥和表达这种乐器与音乐的情与景、声与意的结合为出发点,不能以改变乐器表演的原有本体形态为代价去进行所谓的改革与创新。”
(二)板胡艺术传承与发展
板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问题日益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在场的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阐释。
沈诚的发言是《板胡艺术传承发展的时代境遇》,从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1.介绍了板胡艺术的历史积淀;2.从时代的发展分析板胡艺术的文化境遇;3.从教学的体会谈板胡艺术在传承发展中的困惑和思考。西安市歌舞剧院演奏家赵顺心作了题为《陕西板胡发展脉络》的发言。重点谈到秦派板胡的划分标准问题,认为秦派板胡首先要有陕西戏曲和传统民间音乐的积淀。其次作品中的板胡演奏技法应在陕西板胡的熏陶中形成并被大众所接受。中国音乐学院桑海波的发言为《民族音乐视角下的板胡器乐文化》。作者分析了板胡作为一种文化具有的稳定性特征和变异性特征并论述了板胡器乐文化作为“双音乐文化现象”存见和发展的主要缘由,阐明了板胡器乐文化传统的保护与发展观,并提出板胡文化固有的特质决定了保护与发展的共赢关系。
(三)缅怀艺术大师刘明源
研讨会的另一重要内容即是缅怀弓弦乐大师刘明源先生,回顾了其学术成就及教学成果。
中国歌舞剧院演奏家柏淼为纪念刘明源先生诞辰80周年写了《我的导师刘明源》一文,主要谈了如何继承刘先生在弓弦乐演奏上的成就及怎样创新与发展的问题,其中最值得继承的是刘先生的板胡音色、韵味与演奏方法。另外,对于创新发展问题,他提出:1.对板胡的演奏技法,板胡界应统一认识;2.板胡作品应在好听的基础上相应地讲究专业作曲技法,把好听、雅俗共赏的作品集中反复地展现在媒体上。
板胡演奏家曾伟雄在发言中提到:刘明源先生对板胡进行了突破性的改革,对板胡的弓、共鸣箱、瓢、指法等作了规范,把板胡从伴奏提升到了独奏和领奏地位,开创了板胡艺术的新天地,并树立了独树一帜的刘派板胡艺术。
三、公开课
12月15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演奏厅众星云集,沈诚、刘湘、霍永刚、薛首中等板胡演奏家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如何在艺术院校建立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就板胡作品的创作、演奏及作品技术的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讲授,带给了大家一堂堂生动精彩的大师课。
(一)板胡作品创作
山西太原师范学院音乐系主任薛首中讲课的题目为《板胡协奏曲〈板话〉的创作与演奏》。他重点分析了《板话》中西结合的创作思路,并提出我们要改变对民族音乐“拿来主义”的态度,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吸收欧洲作曲技法为“我”所用,以提高民族乐器的表现力,但在借鉴过程中要把握好尺度,才能在继承的同时,又符合当代需求。
中央民族乐团演奏家刘湘以《刘明源的音乐创作及演奏风格》为题,主讲了其父刘明源创作的套曲《春夏秋冬》。刘湘说《春夏秋冬》是刘明源一生的写照,分别用次中音板胡、次高音板胡、中音板胡和高音板胡来演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表现作曲家对不同季节的人生感悟。
沈诚宣讲的题目是《板胡演奏的二度创作》,他着重讲解了乐曲中华彩段的演奏,他谈到多数学生在演奏华彩段落时,往往只有“花”,没有“彩”,而华彩是整个乐曲的黄金分割点,“前面是规定的语言,现在是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说自己的话。这部分要从整个乐曲中提炼出来,长短、气息、情绪要归置好”,因此华彩段是演奏、创作上的共同难点。
(二)板胡演奏之问题
1.技术训练。霍永刚与他的学生们携手上台,为大家作了《谈板胡协奏曲〈水袖〉的演奏》的讲解。他强调了指法、演奏速度、力度控制、揉弦方式以及音准问题是基本功练习的重点。
此外,沈诚、刘湘、薛首中也强调了基本功的重要性。沈诚认为左右两手要配合默契,做到双向协调,不能出现左热右冷的状况。他指出“板胡,要有对比,所有的技术运用上,要充满变数,小到一个音的对比,大到两个乐曲的对比,否则都是一个味儿,一个劲儿”。音色处理也是技术上的难点。刘湘认为“在拉琴时我们的心中要有一种理想的声音,脑中要有最理想声音的定位”。
2.作品处理。刘湘认为在演奏板胡时要理解作曲家创作的原意,如在速度、滑音等细微地方。霍永刚认为在处理作品时最重要的是不能雷同,要有变化,练习最好的办法是要内心歌唱,甚至边拉边唱,讲究乐感。沈诚认为最难的是对风格的把握,由于与作曲家生活年代、地域的不同,因此演奏者要深入了解作曲家创作该曲的背景,把握好其风格,并提出作品要常演常新,要赋予作品新的生命。
首届板胡音乐周系列活动在板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带动和促进了板胡艺术的发展。音乐会、研讨会及专家公开课系列活动为板胡艺术的交流、成果展示搭建了平台,对板胡教学、演奏起到了促进作用!此次活动将对振兴板胡艺术事业、板胡的传承与发展,繁荣民族音乐文化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石莹 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助理讲师
(责任编辑 荣英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