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升c小调前奏曲
2012-12-29С.В拉赫玛尼诺夫
人民音乐 2012年5期
译者引言 作为俄罗斯最后一位浪漫派作曲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的名字早已载入史册。他为钢琴而作的《升c小调前奏曲》也已成为经典。这篇译文是拉赫玛尼诺夫本人以文字的形式对这部作品写作背景以及音乐内容的诠释。拉赫玛尼诺夫是一位爱国音乐家,和许多著名的艺术家一样,因其出身于贵族家庭,在20世纪初苏联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他无法理解十月革命,所以选择了逃避,于1918年流亡至美国。苏联在很长一段时期里,由于和美国对立的政治原因,使拉赫玛尼诺夫的许多作品和文章都不能得以公开。直至本世纪下半叶,苏联音乐家们才逐渐开始重新审视这位音乐史上少有的巨匠。本文是我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留学十三年期间研究“俄罗斯钢琴学派”时读到并翻译成中文的,文章起初于1910年2月发表在美国纽约Butterick出版公司出版的《The Delineator》杂志上,是拉赫玛尼诺夫第一次出访美国公演他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时应杂志社之约写成,后又被收录在莫斯科“苏联作曲家”音乐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拉赫玛尼诺夫的文学遗产》(共三卷)的第一卷内。凑巧的是,我有幸在2010年,也就是文章发表后的整一百年将它翻译成汉语。如今能有机会让中国的读者和拉赫玛尼诺夫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对于这位大师来说也算是一种告慰吧……
希望我在美利坚合众国逗留的这段时间能够澄清以下事实:除了我的《升c小调钢琴前奏曲》,我想还有其他原因可以确立我在音乐界的地位。去英国之前,这部作品在我的祖国已经是我创作道路上的过去式了,对我来说它其实是对青春遥远的回忆。令我惊讶的是,在英国我了解到,所有年轻的钢琴家都会演奏它。此后我又接到出访美国的邀请,出于对听众的尊重,我事先写信询问自己在美国的知名程度,听众对我是否有一定了解?很快我就被告知,在美国每一个音乐家都知道我是《升c小调前奏曲》的作者。在这种情况下,我甚至开始觉得应该感谢自己的这首前奏曲了。我不敢肯定,是不是因为一时疏忽,在这首作品上没有为自己保留国际著作版权而给我带来了好运。如果我当时保留版权,可能会因此而获得财富和名望,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什么都得不到。毕竟,在得知这首小品获得了巨大成功以后,我又完成了十首一套的《前奏曲集》(Op.23),同时也采取了预防措施,把著作版权提供给了一位德国的音乐出版商。我发现,虽然《前奏曲集》的音乐要明显胜于我的第一首《升c小调前奏曲》,但是听众却不倾向于同意我的观点。我不确定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又或者说,著作版权在对作品的推广和受欢迎程度上会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对于我来说,总是有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我的这首早期作品得以如此流行的原因,要么是它真正存在着价值;要么就是因为它没有著作版权。
一次,美国的《The Delineator》杂志请我谈一谈关于《升c小调前奏曲》的几种不同诠释,却把我摆在了叛逆者的位置上。
自从来到美国以后,我发现这里对于《升c小调前奏曲》和它的创作背景流行着各种各样的观点。而我也想借此机会谈一谈关于这首前奏曲的真相。
那时我只有18岁,刚刚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搞音乐不是个盈利的行业,即使是对那些成名的音乐家来说,而对于那些天赋平平的人来说就更没有希望了。一年以后,我的生活变得拮据,我需要钱,所以写了这首前奏曲并按照对方提出来的价钱卖给了出版商。总而言之,我得到了40卢布,按照你们的货币相当于20美元。单从数目上看,出版商为这首前奏曲出的价钱实在是太低了。您同意吧?但在那种情况下,这些钱却真如)中送炭,所以我找不出任何不满意的理由。
来到这里以后,经常有人问我,写这首曲子的时候我在想什么?换句话说,我的灵感源泉是什么?除了迫切的需要赚钱,我的灵感只是希望创造出一些美好的艺术。这首前奏曲的本质就是“绝对音乐”,不能把它放进标题音乐或者印象派音乐的框架中来看待。评论家们把肖邦的前奏曲竭尽所能地强加上各种各样想象出来的意思,其中一首甚至把它称之为《雨滴》。想想乔治·桑的叙述:当她把肖邦的音乐联想成是对某种声音的模仿的时候,他是多么的生气啊!
“绝对音乐”可以引导人们的思想或者激发听众的情感,但最主要的作用是借用美感和多样的形式来让人们取得精神上的愉悦。这也是巴赫在他那些精妙的前奏曲中为之努力的目标,所以他的作品一直是听众获得无限享受的源泉。如果我们试图去找寻作品中反映了作曲家当时怎样的心情,那么它们那无与伦比的美丽就会黯然失色。如果我们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前奏曲,那么就会得出以下的概念:前奏曲的作用不是情绪的表现,而是情绪的准备。前奏曲,在我看来就是“绝对音乐”的形式,是为了放在某些重大音乐作品之前来演奏而创造的,又或者说是对某一个场面的介绍,从而引出后面真正的标题。形式的出现,对于音乐来说可能有着它独立的价值和意义。但是使用前奏曲这个名称的音乐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还需要证明其价值的存在。在研究这首前奏曲的时候,我会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在初始主题上。开始的三个音是以八度齐奏的方式出现的,所发出的声音应该是庄严中预示着某种不详。由这三个音组成的主题在第一段中贯穿至之后的12个小节,而与其相对立的,在高、低音部分以和弦进行同时出现的是带有明显对比性的旋律,从而形成了两个对抗性的旋律元素,目的是抓住听众的注意力。主题实际上是坚实的基础,和它的对比形成了统一的旋律,造成了四处弥漫着黑暗的气氛。但如果在展开部继续这个主题就会令音乐单调乏味,所以很快进入了中间部分。情绪的变化非常突然,在之后的29个小节中,随着旋律的上行,更加加重了音乐涌向暴风雨一般的情绪。这一段都是用时值很短的音符写成,而第一主题的再次出现,较之开始,在左、右手弹奏的双重八度中增加了两倍的音量表现出全曲的高潮。之后是暴风雨的平息,音乐渐渐平静下来,并以七小节的尾声结束整个作品。
听众的情绪变化是从激动、紧张、兴奋,一直到平静。之后,听众的状态已经完全准备好接受下一个作品了。前奏曲也就实现了它自己的目的。如果学生们想深入了解这首曲子,就让他记住我刚才说过的所有的话。然后让他们仔细研究作品的结构,这部作品的段落非常简单。
第一个技术提示:需要正确的确定第一主题的速度,然后在整个第一段中严格地去遵守。还有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许多人把它弹得很响。我承认,这个主题有着很大的诱惑力,经常让人们想发出轰轰的声音,但高潮是不应该出现在一开始的!我在前三个音上标出了ff,之后你们可以找到一些fff,所以,请保存你们的体力。弹奏带旋律的和弦时,上方声部触键要轻巧、柔和,演奏者要尽可能使右手和弦的上方声部“歌唱”。要避免弹奏和弦时,使用分解和弦弹奏或用力不均衡,导致失去动作的协调性。第一段中的难点就是保持双手动作的一致。第一主题的三个音不要弹得过分响,但却要有足够的力量,好让所有的音都能够听得清楚。在Agitato(激动的、兴奋的)一段,重要的是突出三连音中右手的上方声部,这也是为什么我想在这里把速度标记为Allegro con fuoco(如火的快板)的原因。速度的选择必须要钢琴家根据自己的技术能力量力而行,为了突出旋律,演奏者不能以自己的极限速度来演奏。
第一段再次出现的时候,双重八度的弹奏需要钢琴家用尽所有力气。要告诫学生,此处虽然是波涛汹涌的盛怒,但却要以宽广博大的精神看待它。此处的速度若比开头慢三倍会更加保险,但首先要保证decrescendo(渐弱)的均匀、平稳进行,我自己一般是在这一段的第六小节开始渐弱的。特别要提起注意的是:尾声的旋律集中在左手和右手和弦的中间声部,这些音务必稍加强调。最后要当心想把最后的结束和弦弹成分解和弦的冲动。
孟令帅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 张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