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哉书画印 雅哉皇六子

2012-12-29胡西林

中国收藏 2012年7期


  田黄作为上等琢石印材,到底起用于何时众说纷纭,有人说起于明代中晚期,也有人说是清代的康熙以后,笔者所知有限,无以言说。近代陈伯亮曾著《说田黄》一书,上有“曾旧藏怡贤亲王田黄双凤章,古旧苍润,世无其匹”句,怡贤亲王为康熙十三子(实为二十二子),一生享年四十有五,卒于1730年也就是雍正八年。若以此为例,那么至少在康熙晚年或者是雍正年间,田黄已被视为上等印石是可以肯定的了。
  到了乾隆年间,田黄以其稀贵所获尊崇尽人皆知,而乾隆作为皇帝对田黄的喜好更是空前绝后,他的许多宝玺都是用田黄刻的,比如“信天主人”、“三希堂”、“乾隆御宝”以及那串著名的田黄三链章等等。乾隆年间民间有没有用田黄特别是大料田黄刻章的?有,但是极少见。一方面是因为皇帝的推崇,另一方面是因为价格的昂贵,田黄虽然不像当年朝廷对官窑瓷器所用进口钴料那样严格控制,却也如同“官料”一般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的琢石印材,通常篆刻家或者普通百姓是用不起也难以得到田黄的。
  “皇六子书画印”为清代遗物,原藏上海文物商店,2004年首度亮相上海敬华春拍引起关注。此章田黄质地上佳,其色介于黄金黄和鸡油黄之间,通体仿佛凝脂,包浆温润,萝卜纹清晰且富有层次。长方形(3.8厘米×2.9厘米×3.6厘米,103克),棱角分明,显然大料取材。双行竖刻,篆书“皇六子书画印”,布局从容,结字充和,刀法利索,一目了然乃心手双畅之作。“皇六子”何人?永。但也有人问为什么是永?有清一朝子嗣旺者有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等等,且康熙有皇六子,雍正有皇六子,道光也有皇六子,为什么偏偏是乾隆的皇六子?这虽然如同无疑而问,倒也确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其实要求证究竟是哪位皇六子,印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排行第六的皇子;二、除了排行第六,还必须是能书善画的皇子。以此再看康、雍、乾、道诸朝,子嗣虽旺,但同时能够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却只有乾隆第六子永,所以印章主人是永是可以确定的。
  还有一个情况很有趣,也可以为永这位皇六子作证。纵观整个清朝,除了清末那几代,代代都是皇子济济,但是据笔者孤陋寡闻所知,在他们留下来的诗文手稿或者书画作品中,都是以爵位或者府(庄)名堂号等来署款钤印的,似乎没有哪一代的皇子自称为“皇×子”的,唯独乾隆的皇子们这样自称。比如成亲王永,他也是一位喜欢书法的皇子,他在作品中就常常钤一方阳刻的“皇十一子”印(这两位同父异母的皇子兄弟很有意思,永喜欢阳刻“皇十一子”,而永喜欢阴刻或者阴阳刻“皇六子”)。不仅皇子们这样自称,乾隆的某些皇孙也这样自称,比如绵德、绵恩兄弟,分别为皇长子永璜的长子和次子,他俩在诗文信札中就是常常署名“皇长孙”、“皇次孙”,非常注重在孙辈中的排位,彰显自我,当然这与紫禁城里权力倾轧、争名夺利有关。笔者在相关诗文书札中读到过这样的手稿,这个现象很有趣。
  永生于乾隆八年(1743年),为纯皇贵妃所出,号惺斋,又号九思主人,温文尔雅,博学兼优,诗书画皆能,并因办事干练得父皇乾隆赏识。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17岁的永奉旨D2WKGKO2Oj31resIC/WF8Q==过继为父皇的叔父、慎靖郡王允禧之嗣后封贝勒,三十四年管理内务府事务,三十七年封质郡王,三十八年充四库全书馆总裁,四十四年监管钦天监事务,五十四年晋封质亲王。充任四库全书馆总裁时永31岁,这是一个重要的职务,管理的是父皇的重大文化工程,虽然有纪晓岚任总编纂,但是纪晓岚的工作是把关纂与编,而纂编队伍是一个庞大的团队,其中多为硕学大吏,管理协调这个团队绝非易事,可见父皇乾隆对他的赏识和启重。《四库全书》编讫竣工,纪晓岚由虚职的内阁学士调任握有实权的兵部侍郎,直至后来的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永则在数年后晋封质亲王。可惜命不假年,晋为亲王仅仅半年,他就因病去世,年仅48岁,得知消息时,正在圆明园的乾隆皇帝,极度悲伤。
  而于书画一道,在乾隆诸皇子中,永与永一样,既得父皇遗传,又凭勤奋努力,是花过一番功夫的,只是过世太早,且屡被父皇委以重任,忙于事务,所以留下的作品不多。但是永做事认真,仅以书画上钤印举例,若钤双印,白上朱下,从不颠倒,间隔位置,不偏不倚。这方田黄“皇六子书画印”是永哪一时段的用印,无以确说,笔者曾在一帧永山水扇页上见到另一方同一内容的钤印,那帧山水疏朗隽永,笔墨老练,颇有文人画气息,应该是其晚年所作。又因为永享年仅得48岁,一生未老,在其相对早年的作品中似乎不见钤有“皇六子书画印”(笔者所见有限,此说或许武断,乞请方家指正),以此相推,这方印应该为其晚年所用。永传世书画少,传世用印更为鲜见,传世田黄方章则绝无仅有,质地之好,篆刻之美,称之为质庄亲王(永去世后谥“庄”)生前的雅用爱物是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