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琥珀 行走在丝绸之路上

2012-12-29巩立华

中国收藏 2012年7期


  琥珀是与珍珠、珊瑚并列,被称为三大有机宝石的半透明非晶体质有机宝石,它是树脂尤其是松树脂,在地质构造运动中被埋入地下后经过长期的地温、地压的作用,使树脂石化而成的。由于其较为稀有,在古代一般作为弥足珍贵的首饰。考古发现证明,琥珀最早传入中国,是在新石器时代。我们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经发现过琥珀饰品。到了战国两汉,墓葬中也可以见到琥珀那亮丽的身影。迄至辽代,琥珀已成为比较常见的首饰了。
  欧洲的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如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俄罗斯等地区,在历史上,从青铜时代开始就一直是琥珀的主产地。历史上我国的琥珀大部分来源于此地。
  作为名贵外来品的琥珀,除了被用作首饰和财富的象征,还被用作名贵的中药材,南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曾将其作为药物记载。
  2002年3月至6月,为配合同三高速公路的建设工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日照市东港区西十里铺村对公路占压的海曲汉代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因其揭示了鲁东南独特的葬制葬俗以及发现有大批珍贵漆木器,而被评为2002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海曲汉代墓地中,M106(西汉中期。据墓中出土有纪年文字的历谱“天汉二年城阳十一年”分析,年代约在汉武帝末年或昭帝时期)规模较大,棺椁结构清晰,保存较完整,出土器物丰富而精美。该墓出土漆器多为银扣器,部分漆器嵌金,推测墓主可能为海曲县的统治者。该墓葬所出土的三件串饰,当时被认定为玛瑙珠。在去年日照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对馆藏文物建档过程中,笔者对这三枚被称为玛瑙珠中的一件,经过重新甄辨,确定为琥珀串饰。该串饰呈金黄色偏红,略呈长方形,长1.2厘米,宽1.1厘米,厚0.7厘米,重1克,侧面四周有一道凹槽,自上而下有一道纵向穿孔。这件琥fQuRpBjmXXYhxFLC3G9UnJurOUr64j50R/htqLxNQtE=珀串饰为鲁东南沿海地区的首次发现,器物虽小,但却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盐在古代是和货币等值的特殊专卖品,拉丁语单词中的“薪水”一词即起源于“盐”。据《汉书》记载,汉代的日照沿海地区被称为海曲县,隶属于徐州刺史部琅琊郡,因其渔盐利饶,当时还在此地设有盐官。2002年海曲汉代墓地的发掘,出土了大量富比王侯的器物,证明了此地在历史上确属繁华地区。那么,这件被重新确定为琥珀的串饰就有了特别的涵义,一是说明了由于当时东部沿海产盐区和中原地区的贸易,价格堪比黄金的琥珀在这里出现的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二是这枚琥珀串饰从外表上观察,内部杂质较少,色泽温润,呈金黄偏红,分析其很有可能是通过丝绸之路贸易而来的波罗的海地区的琥珀,这也间接佐证了自张骞“凿空”西域后,丝绸之路在汉代迅速从西部延续到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这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