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评语
2012-12-29
中国收藏 2012年7期
中国青年网:无论“过云楼”古籍花落北大还是荣归南京,从文物的角度,均可以视为好运气,得善果。与这厢的大团圆结局不同,发生在河南图书馆的事情可就算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了:由于场地不达标、专业人员配备不到位,50万册古籍超半数损坏。两条新闻,均事关古籍。一喜一悲,放在一起看,意味深长。
21世纪经济报道:如果国家文博单位可以对任何拍卖会上的任何文物,只要成交价不高都可拍后横刀夺爱,对买受人而言是极其不公平的。优先购买权设定前提应该是对文物进行审核和定级,达到一定级别后国有单位才有实行优先购买的权力,也提醒买受人风险。问题是,拍卖前到底由哪家单位审核与定级并不清楚,这留下了可能出现混乱的机会。从过云楼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太多需要法律完善的空间。
中国文化报:这批过云楼藏书拍卖的“天价”,远远不能概括这批藏书的全部价值,除了藏书本身的文物价值之外,其史料价值、文化价值、研究价值,远非金钱所能衡量。争抢藏书的双方,都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责任感和为了文化事业一掷千金的魄力,这一点,是尤为难得的。
新民晚报:保护古籍不仅是为保护其物质形态,也是为了内容能为我所用,即使一般的古籍也有文化传承的意义。今天,如何通过对于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古籍进行研究,使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发扬光大,远比关注“过云楼藏书”花落谁家更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