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展会搭台 内地藏家“唱戏”
2012-12-29张娟
中国收藏 2012年7期
但凡见过香港中环林立的摩天大楼、领略过铜锣湾熙熙攘攘的购物人群、踏过尖沙咀大牌汇聚的广东道的人,一定对香港这个时尚之都、购物天堂印象深刻。然而,5月底6月初,以第五届香港国际古玩展领衔的多个与艺术及收藏有关的展会在香港同城上演,这个东方之珠俨然也成了艺术之都。更为重要的是,背靠中国内地这一巨大的潜力市场,使得香港成为了中国内地与国际市场交流沟通的一个重要平台。
古玩精品汇聚香江
5月27日下午5点半,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人潮涌动,操着粤语、普通话、上海话等各种口音的人们正在热烈交流着。晚上6点,在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收藏大家张宗宪,著名演员、收藏家王刚等多位古玩艺术界精英和名人的见证下,第五届香港国际古玩展拉开了帷幕。
“这件沉香能给我看看吗?”“那个白玉烟壶多少钱?”“这青花龙纹缸是清代的吧?”⋯⋯50余家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韩及欧美的古玩商将1万余件精美的古玩艺术品带到了香江,也吸引了世界的“同好”们。
本刊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位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5层的展览厅面积算不上最大,但展会现场布置得极为雅致,家家参展商都有其独到之处,参展门类也是丰富多样,其中不乏古玩精品和珍品。
来自上海的佳目堂以玉器为主打,一件乾隆白玉山子玉质莹润,做工精细;香港凌琅阁则以文房用品取胜,尤其是几件沉香雕刻颇为精美;日本金银壶是近年拍场上的畅销货,因此青堂、田美术等多家日本古玩商纷纷携带日本金银壶亮相展会;从瑞典远道而来的汲古阁把瑞典私人收藏的明清官窑器推介给中国藏家,还有来自澳门的雅文古美术主推战汉金银器⋯⋯而本届国际古玩展主办方香港翟氏投资有限公司旗下的永宝斋则重磅推出了其镇店之宝——唐三彩挂铃马、元青花菱花口盘等等,并且在展会开始后不久就被藏家收入囊中。
值得一说的是,资深收藏家、“泰华古轩”主人麦溥泰先生特地在本届古玩展上推出了“泰华古轩”珍品展,展示其多年来收藏的宋及五代高古瓷器,南宋龙泉素身斗笠碗连元漆镶螺钿开光人物茶托等精品均在此次展览上亮相。据了解,“泰华古轩”主人麦溥泰先生对高古瓷及茶道情有独钟,20多年来收藏了300多套宋瓷茶具,“宋瓷是最能表达士人风格的艺术,它们带给人的温润感表现了当时中国特有的文化。”麦先生告诉本刊记者。
此外,与展会同期举行的古玩现场鉴定以及由香港著名古董商翟健民先生主讲的专题投资讲座也吸引了不少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收藏爱好者。
香江搭起国际平台
伦敦古玩商Robet Hall专门经营鼻烟壶,这次参加香港国际古玩展,他们带来了100余件各种材质的鼻烟壶,琳琅满目。其负责人Robet先生告诉本刊记者,他们之所以选择参加此次国际古玩展是因为亚洲尤其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而香港在艺术品方面实行零税率,国际化程度高,且交易方便。
“各个层次的古玩艺术品都有,这次国际古玩展给藏家和古玩商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也在内地与国际市场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张如兰对此次古玩展评价颇高,“因为一些政策方面的限制和出于文物保护的考虑,内地类似的古玩博览会在门类的丰富性、参展商的国际性上有所差异,”张如兰认为,因为有地理和政策方面的优势,香港成为了联系内地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纽带。
在凌琅阁主人、香港著名古董商林少杰先生看来,香港之所以能成功举办国际化的古玩博览会,与香港有着成熟的古玩收藏氛围和多年的艺术品拍卖经验密不可分。“香港许多古玩商都已经经营了几十年,经验丰富,苏富比和佳士得这样的国际化拍卖公司也很早就进入了香港,应该说,香港艺术品市场相对内地更加成熟,也更有经验。”
独特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零税率优势、自由的经济体系、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建筑⋯⋯这一切不仅让香港成为国际金融商业中心和亚洲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也成为快速发展的一个艺术品市场中心。而近年来,香港本土艺术品市场也确实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以备受关注的香港艺术博览会为例,其于2008年亮相后,迅速引起了全球注目,像知名画廊高古轩随后便在香港设立了办公室,大家纷纷把眼光聚焦在了这个交易自由港上。在今年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环境下,艺术市场也进入了调整期,一些优秀画廊不得不放弃了内地的博览会,集中力量转战香港;欧美等画廊面对几近饱和的当地市场,也瞄准亚洲,纷纷聚焦香港,以吸纳更多的亚洲收藏家群体,香港作为全球第三大艺术市场的地位日益凸显。
而随着香港艺术市场的行情看涨,前不久,成群的国际画廊也纷纷在香港高调开设分馆,给香港艺术市场带来了一股轰动效应。
国际拍卖巨头对市场的反应也很迅速。作为国际拍卖巨头的苏富比在拍卖之余,艺术空间的开设无疑让苏富比的业务更加多元化。这一崭新的多用途艺术空间坐落在香港金钟太古广场一座五楼的全层,是苏富比拓展亚洲业务的重要举措,让客户在参加每年4月及10月举行的春、秋常规拍卖以外,还能参与全年定期举办的多元化艺术展览及拍卖等活动。
内地“面孔”才是主力军
“我先参加佳士得的拍卖,再逛一下古玩展,还想去看看毕加索展览,行程挺紧张的。”在从香港国际机场通往香港市区的机场快线上,一位中年男子操着流利的普通话说着自己的香港之行。
上海藏家刘先生刚下飞机就直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主要是冲着佳士得拍卖来的,有几件想买的东西,行李都没工夫放”,虽然未能如愿竞得之前看中的几件艺术品,但刘先生却在古玩展上颇有些斩获,“买了件玉鼻烟壶和几个小挂件。”他向记者透露。
“深圳、广州、北京、上海⋯⋯仔细看看展会现场,其实大部分都是从内地来的藏家”,在古玩界摸爬滚打多年的林少杰认为,“这就是香港搭台,内地唱戏”,林少杰十分形象地向记者形容香港与内地越来越紧密的关系。
“近几年来,欧美的艺术市场在逐渐萎缩,而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内地市场却处于高速增长中,欧美古玩商纷纷汇聚香港就是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中国内地藏家。” Robet先生向记者透露,他们卖出的鼻烟壶基本都是被中国内地藏家买走的。
不仅仅是在古玩展上,在香港佳士得和香港苏富比的拍场里大部分也都是内地藏家面孔。据香港佳士得透露,其今春的古代书画专场84%的买家都来自中国内地。“因为内地艺术品市场的高速发展,巨大的潜力使得苏富比和佳士得甚至把一些西方的艺术品都带到香港来展卖,其目的也在于为西方艺术品打开通往中国内地市场的大门。”资深市场人士王先生告诉记者。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内地市场的高速发展表现出了担忧,他们认为,内地市场凸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这是好事,但是因为一些政策和体制方面的不完善,有可能会带来虚假繁荣,像快速地买进卖出,投机氛围浓重,拍后不交割等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像这样的艺术快餐不一定好吃呀。”有业内人士发出这样的感叹。不过这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与香港市场的密切交往,海外一些成熟机制会影响到内地市场的发展,“这对我们市场的完善无疑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