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就是好吗
2012-12-29
中国收藏 2012年7期
最近经济界的人士都在讨论中国GDP增速放缓的问题。
笔者并非经济学界人士,但印象中中国经济一直在以火箭般的速度上升,每每有报道指出,中国用短短30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发展史,笔者心中总会闪现几分忐忑。快,真的就是好吗?
快节奏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正渗透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走路要快,吃饭要快,甚至连入睡也要快,因为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用来工作、用来赚钱、用来做很多我们自以为更重要的事。不仅生活方式,连赚钱方式也受到了影响,短期、高效才是硬道理,连艺术品投资也开始讲求快进快出、落袋为安。
常看见某件藏品春拍刚刚落槌,就又上了秋季的拍坛;一件作品今年刚破了记录,明年又拿出来破记录;拍品的年代没考证清楚不要紧,只要曾经上拍的记录整理出来了就行;拍品的真伪优劣更不要紧,只买贵的总归不会错到哪去;如果拍卖也可以有T+1模式,恨不得今天买了、明天就卖⋯⋯这就是我们今天的艺术品市场。在西方收藏界,一件精品往往要经过几十年的沉淀才会释出,而在今日之中国,我们的投资者用几年甚至几个季度就完成了西方藏家几十年的庋藏经验。
投资能够获利当然是好事,但在文物艺术品投资领域,是否还有一些比升值多少倍、赚了多少钱更重要的事呢?
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种种隐患已经开始逐一显现,尤其是当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民族文化精神的进步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时。现在,业内人士也有必要为文物、为艺术、为收藏担一些忧了。其最大的问题便是,购买者审美眼光的历练、收藏者责任心的培养已经远远落后于市场的发展,推动市场向上的动力并非文物艺术品本身价值的被认知,而是市场中人的唯利是图。
当看到图录上的一件拍品,第一反应不是它有多么好,而是它有多大升值潜力;当拥有一件价值不菲的藏品,没有想到自己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者,而只意识到自己是一项财产的拥有者;当文物艺术品投资者的逐利性远远超过了对文物艺术本身的热爱,甚至因此忽略了对这一人类财富的最基本了解——文物艺术品便失去了自身的价值与意义。
所以,请慢下来吧。放慢脚步,才能看清楚沿途的风景。很多事并非越快越好,有时,慢是一种学习、一种完善、一种对于价值的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