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学生的错
2012-12-29曾宪桥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2年3期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求课堂教学从单纯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转变到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我们知道,人的认识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之路。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不同学生遗传因素和生活环境不同,其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也存在较大差异。即使在同一学生身上,这些能力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不同,有的发展早一些,有的发展晚一些。因此,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学习过程中难免出错,思想品德课堂中抽象的概念多,理论逻辑性强,对于初学者来说,出错更是不可避免。作为教师,面对学生出错现象,我们不要过于敏感,不要责怪学生,而要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把握合理的纠错时机,掌握正确的纠错方法,使学生的错误能更有效地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服务。
一、实施“从错误中学习”的教学策略
“垃圾是被放错地方的宝贝”,对思想品德教学而言,学生所犯的错误同样是被放错地方的宝贵教学资源。从错误中学习是当前特别值得我们提倡的一种教学策略。从错误中学习往往比一般性的学习更能触动学生智慧的火花,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如在教学“意识的作用”内容时,我在教学设计中运用了大量的材料来讲解意识的能动作用,强调意识不仅能能动地认识世界,还能能动地改造世界。这时有个学生在座位上嘀咕“没有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我灵机一动,就把“没有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作为一个命题,让学生讨论。经过学生的思考,得出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心想事成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等哲学道理。有了学生对“没有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这一个哲学命题的讨论,下一命题“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讲解就自然水到渠成了。因此,课堂中学生出错,是因为学生学习的理论还不成熟,纯属正常现象,更何况“正确”正是从对“错误”的辨析、筛选中逐步形成的呢?思想品德课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甚至是从错误问题开始的,有的错往往是学生对既定思维的修正。正因为学生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和解惑,才会有研究、创新和超越。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围绕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内容产生的错误认识,真正反映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善于捕捉这些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这样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挖掘学生错误所带来的教学价值,从错误中升华
有位哲人说过,错误的滋味是“苦”的,但其中包含的道理却是“甜”的。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即从单纯的注重知识结果的传授转向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常常听到办公室同事埋怨学生:“昨天你错了,我不是给你讲过了吗?你今天怎么又错了?”实际上,在学生学习中,有些错误并不是犯一次、改正一次就能达到目的的,往往需要多次反复。学生对一个问题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功的经历和体验,也会有失败的产生和感悟。这些都能直接反映学生学习中的困惑、思索与需求,是学生获取真知的必由之路。思想品德学习中产生错误是每个学生不可避免的,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错误所带来的教学价值,寻求鲜活的思想品德课堂资源。我们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不要过分地批评和指责,要给予更多的宽容与接纳,加以合理正确的引导,透过现象看本质,以点带面,发挥教学机智,及时捕捉和挖掘学生所犯错误的教学价值,打造具有生命力的思想品德课堂。
三、将学生的错误作为鲜活的教学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
思想品德课堂中,学生的错误也是鲜活的教学素材,它反映了学生认知的现状,教师应更多宽容、接纳,使它为课堂教学服务。教师在面对学生错误时,应努力做到学会倾听,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期待学生说出他想说的话,允许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大家的注视下思维,并准确地表达出来;要学会微笑,上课时,要保持一份不急不躁的心态,不能因为学生的发言没有契合自己的想法而气急败坏;要学会商量,相信学生是通情达理的,是愿意听从老师真诚的建议的。如学生提出一个课堂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都要用一种商量的语气,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课后单独交流,或下一节专题研究,不能因为所谓浪费时间而粗暴地令学生闭嘴。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大家共同探讨,找出问题的症结,这样才会增强学生对解决问题的信心,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课堂中,学生学会了错误的积累,实际上就是学会了经验的积累,学会了智慧的积累。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堂才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