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012-12-29李启区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2年3期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温室效应、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地沙漠化、核辐射污染等无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护环境、珍爱地球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作为承担育人责任的学校,要将保护环境这项政策落实到具体教学中,教育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环保意识。下面笔者就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密切结合课堂教学,充分挖掘书本中的环保素材,使学生获取环保知识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主要阵地,书本知识是培养环保意识的最好素材。新教材中贯穿着生态史观,所以有关环保方面的内容很多。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环保素材,巧妙地、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环保知识。例如,在讲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之民生主义时,可以提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每年3月12日植树节是为了纪念哪一位历史人物吗?当学生惊讶地知道是孙中山时,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是纪念孙中山吗?接着教师告诉学生孙中山生前热爱植树、注重环保,为的是造福于国民。听了这个故事之后,学生深受启发,认识到了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又如,秦朝时环境保护意识较强,《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林木山林及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毋……毒鱼鳖……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这是我国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律之一,它要求必须遵从季节规律,重视资源的休养生息和持续保护,如此让学生知道古代为了保护环境有专门的法律规定。还有荀子的“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和董仲舒的“天人合一”学说等都体现了重现自然、重视环保的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先辈们优良的环保思想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爱地球的责任意识。
当然,还要让学生知道历史上也有许多破坏生态环境、给人类生存发展造成严重恶果的例子,借此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例如,在学习先秦历史的时候,我们提到“牛尊”,学生自然会想到中原地区普遍使用了“牛耕”技术,而提到“象尊”学生就迷惑了,难道中原地区有大象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知道河南省的简称是“豫”,这说明当时这里生活着大量的象群。那为什么今天怎么看不到大象了呢?原因是大片森林遭到砍伐,自然环境严重恶化,大象失去了生存的自然环境。又如,大家熟知西域曾经有个辉煌一时的楼兰古国,今天我们却只能看到已经被风化、沙漠化的断垣残壁,其实自然环境是导致楼兰古国灭亡的主要原因。再如,由于过分的砍伐、开垦,树木、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历史上黄河、长江多次出现大决堤,据文献记载,有史以来黄河下游决口1590多次;咸丰年间长江大决堤,导致湖南南县等几个洞庭湖畔的县城变成了汪洋大海,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可见自然环境对人类和动物的生存、文明的兴衰起着非常大的影响。将大量的典型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案例讲给学生听,目的就是让学生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二、密切结合时政中的环保素材,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恶化的危害
历史和现实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课堂引入时政内容,让历史生活化,学生就会感觉到历史生动、有趣、有说服力。通过引入鲜活的时政内容,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环境恶化的危害。例如,我们学习《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这一课时,会讲到《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宣言强调了核战争将导致人类的灭亡,要求禁止使用核武器。历史书上多处提到了核灾难,如二战中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给当地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不过因离学生生活的年代有些久远,教师再怎么讲,学生感受也不深刻。但如果教师将不久前发生的日本大地震造成核泄露联系起来讲,那效果就不一样了,因为那段日子全国不少地方出现了抢购加碘食用盐的风潮,人们出门带口罩,不敢吃海鲜,世界则充满了恐怖气氛。这些事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他们有切身的体会,他们能深深感受到核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其实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舟曲泥石流、内蒙古土地沙漠化、美国的沙尘暴等。通过这些鲜活的实例,让学生认识到环境破坏给人类带来的沉痛教训,激发他们“从我做起”的环保意识。
三、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
作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开展历史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学中通过组织多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感悟环境污染的危害,这样的教学活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时,充分结合宁波工业发达、工业污染相对较严重这一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对学校附近的工厂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时学生发现工厂的烟仓浓烟滚滚,排放着大量的有害气体,天空灰蒙蒙的。学生还发现工厂的废弃物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水渠里,水的颜色泛黄,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根本看不到鱼虾的踪迹。通过这次实地考察,学生感悟很深,都认为工厂这样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们每天呼吸的是有毒的空气,附近村民喝的是有毒的水,而这种局面必须得到根本的扭转。在此基础上,学生提出了自己治污的合理化建议。我想这样的参观活动胜过千言万语,它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学生的思想,强化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结合环保纪念日加大宣传,使学生将环保意识转化为环保行动
为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世界及我国设立了不少有关环保的纪念日,如3月12日植树节、4月22日世界地球日、5月31日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等。教师可以结合这些纪念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向学生广泛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呼吁学生投入到环保行动中来。
总之,在当今人类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人们的环保意识还很淡薄的情况下,历史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国家、民族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忧患意识,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