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德育的困境和建议

2012-12-29金守明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2年3期

  对于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许多德育工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探究。我认为德育工作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中学德育工作重说教和灌输
  中学德育存在着知识化的倾向,形成单一的说教模式,“灌输式”的教学就成为德育课程最简便易行的方式。这样,高尚的道德便缩水为逻辑严密的道德条目,从而斩断了道德与生活的血肉联系,学生无法产生真正的学习动机和热情,无法进行也不愿意进行道德的自我实践和自我教育。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指出:“灌输既不是教授道德的方法,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学校德育改革中,必须由单向灌输的德育模式向参与式道德实践模式转变。
  二、中学德育工作偏重教师主导作用,导致学生道德教育主体的缺失
  目前,中学德育工作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德育过程往往只限于向学生传授一套固定的道德规范,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德育的主体应当是学生,学生应当主动地投入到教育过程中,参与德育活动。如果学生参与德育活动,而且又是主体,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德育效果都是不可估量的。教师开展的许多活动,虽是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效果却并不好。而像新年联欢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自我表现、体现才华,当然兴趣盎然。分析其原因,除去内容原因不谈,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参与度。
  综上所述,我的思考和建议如下:
  一、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实践、共同成长
  首先,教育者应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先要做到。学校德育其实是师生的积极合作活动,任何单方面的要求和努力只会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无功。其次,教育者应与学生平等对话和沟通。应在交往中略带严厉,严厉中饱含仁慈。只有这样,教育者在学生的心目中才会是可亲可敬的老师,德育也才会真正是常态和长效的。
  二、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养成
  德行的培养需要经历一个外部影响不断内化和内在观念逐渐外显的复杂过程。道德学习不同于知识学习,它更强调学习过程中的适应和调整。基于这两点认识,德育必须真诚地接受每位学生已经内化的德性和已经外显的行为,并适时创设机会加以引导和教育,不断对其行为加强监督和管理。少埋怨、多探索,应该成为教育者的现实态度和策略。接受归接受,但绝不意味着放纵和怂恿。不但要管,而且要从细节入手,从基本层面抓起,日常规范常抓不懈,建立健全德育管理的长效机制。从日常规范抓起,小中见大,既容易做到,更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逐渐养成。管理要耐心细致,讲究方法和步骤,或提醒,或说服,或劝导,或监督,或限制,或处罚,力争使学生内心明白,并积极改正。特别是常规而又重大的教育管理活动,例如升国旗、开主题班会、进行法制教育或社会实践等,必须有形式、有内容,讲究针对性和效果。
  三、建立并完善学生组织
  从德育的角度来说,学生组织是自我管理、自觉教育、自主发展的重要形式和保证。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和规律,更是学生展示和锻炼自我的重要平台之一。
  学生会被称为“同学之家、师生之桥、干部之校”,反映了学生会这一重要组织的积极意义。它为学生服务,代表学生利益,反映学生意愿,沟通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培养学生干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团委是青年优秀分子在学校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力量之一。充分认识其价值,发挥其作用,开掘其潜能,增强其号召力,应该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他如文学社团、音乐特长班、体育训练队、兴趣活动小组等学生团体或组织,都有其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隐性教育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包含两大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校园环境的建设,具体包括墙报、图画、标语、图书室、阅览室以及服务设施、绿化美化、建筑的样式和色彩等。这一方面虽然并不立竿见影,却也与学生的生活及体验息息相关。二是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包括文艺演出、体育竞赛、节日庆典、扶贫帮困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道德意识的熏陶、意志品性的培养、情感态度的形成乃至智力的开发,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说,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创造着良好的德育氛围,而且传递着健康的文化信息,塑造着学校的精神之魂,显示着学校的形象和魅力,对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