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与城市认同的相关研究——以深圳市和昆明市为例

2012-12-29赫云鹏

关键词:主观农民工维度

杨 健,李 辉,赫云鹏

(1.湛江师范学院,广东湛江,524048;2.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92)

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与城市认同的相关研究
——以深圳市和昆明市为例

杨 健1,李 辉2,赫云鹏1

(1.湛江师范学院,广东湛江,524048;2.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92)

采用生活满意度指数A、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城市认同问卷对514名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探讨在深圳和昆明工作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与城市认同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活满意度与城市认同各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均与城市认同的三个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生活满意度、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进入回归方程,社会支持可解释农民工城市认同总变异的25.3%;生活满意度可解释总变异的8.2%。由此可得结论: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对其城市认同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城市认同;相关研究

认同(identity)概念最早是由威廉·詹姆斯和弗洛伊德提出[1]。从心理学角度,认同是指一个人将其他人或群体的行为方式、态度观念、价值标准等,经由模仿、内化,而使其本人与他人或群体趋于一致的心理历程[2]。笔者认为,农民工城市认同即农民工对城市地域、市民群体的接纳和归属,以及对市民态度观念的内化,其中包括地域认同、群体认同和态度认同三个维度。

Shin DC.Johnson DM 认为,生活满意度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根据自己选择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总体评价[3]。Meehan指出社会支持是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4]。我国研究者也得出了一致的结论,认为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有一定相关[5-9]。李国珍研究发现,对城市居民印象越好的、越愿意和城市居民交往的、未来想继续在城市生活的农民工,生活满意度越高[10]。据常识判断,如果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越高、社会支持越多,那么他们对城市的认同也就会越强烈。但这一常识判断是否成立?这方面的实证研究目前还没有。

因此,本研究探讨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与城市认同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对城市认同的影响,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农民工服务政策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中的农民工是指:拥有农业户口,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依靠进城打工收入维持家庭开支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61份,回收率为93.5%,有效问卷514份,有效率达91.6%。其中昆明调查137人(26.7%),深圳调查377人(73.3%),男性303人(58.9%),女性211人(41.1%);平均年龄为27.30±8.46,最小为16岁,最大为60岁。

(二)研究工具

1.自编农民工城市认同问卷。该问卷共16个项目,包括地域认同、态度认同和群体认同三个因素,其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71,分半信度为0.691,同时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标准,“1”表示非常不同意,“2”表示比较不同意,“3”表示不确定,“4”表示比较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示城市认同度越高。

2.生活满意度指数A(Life Satisfaction Index A,LSIA)。该量表是生活满意度量表三个独立量表之一,LSIA得分从0(满意度最低)到20(满意度最高)。两位评分者评定LSR的一致性为0.78,LSR得分与临床心理学家和受试者充分面谈后所得结果一致性为0.64;LSIA与LSR的一致性为0.55,它与临床心理学家之评定的一致性为0.39,LSIA和LSIB的一致性为0.73[11]。

3.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由肖水源1992年编制,共10个项目,3个维度: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客观支持——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主观支持——主观的、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利用度——个体对支持的利用情况。总分为各条目之和,是社会支持的指标。该量表两个月重测总分一致性为0.92(P<0.01),各条目一致性在0.89-0.94之间,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11]。

(三)施测程序

主试由具有施测经验的心理学专业教师担任。公园、火车站等公共场所施测时,以随机调查的方式,确定被访者农民工身份后,在被访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一对一的个体施测,当场收回问卷;公司内施测时,以宿舍为单位集体施测,统一指导语,当场收回问卷。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11.5进行分析,统计方法: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农民工生活满意度与城市认同的关系

将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与城市认同各维度作相关分析(见表1)。结果表明:生活满意度与城市认同的地域认同、态度认同、群体认同、城市认同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城市认同各维度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

表1 农民工生活满意度与城市认同各维度的相关(r)

(二)农民工社会支持与城市认同的关系

将农民工的社会支持各维度与城市认同各维度作相关分析(见表2)。结果表明,除客观支持与群体认同相关较低外,社会支持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均与城市认同的三个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表2 农民工社会支持各维度与城市认同各维度的相关(r)

(三)农民工的总体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与城市认同的关系

将农民工的生活满意度总分、社会支持总分与城市认同总分作相关分析(见表3)。结果表明,农民工城市认同与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表3 农民工城市认同与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的相关(r)

(四)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对城市认同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农民工城市认同与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的关系,以城市认同为因变量,以生活满意度总分、社会支持总分及三维度得分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考察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及各维度对城市认同的预测作用(见表4)。

表4 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社会支持对城市认同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表4结果表明,生活满意度、主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进入回归方程,在农民工城市认同的预测变量中,对支持利用度的预测作用最大,判定系数为0.674,可解释总变异的13.5%;其次是主观支持,判定系数为0.418,可解释总变异的11.8%;最后是生活满意度,判定系数为0.573,可解释总变异的8.2%。

三、讨论和建议

本研究显示,生活满意度与城市认同呈显著正相关,对农民工城市认同的预测达8.2%,说明生活满意度是影响两地农民工城市认同的重要因素,生活满意度越高,其城市认同越高。

根据古典推拉理论,劳动力迁移是由迁入与迁出地的工资差别所引起的,即农民工进城就业主要是受城市高收入和农村收入水平低这一“拉”一“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行为,因此经济收入对其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最大。笔者认为,主要从三方面来增加他们的收入:第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第二,提高农民工输入地的最低工资标准;第三,从法律层面建立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如积极开辟农民工“绿色通道”,为农民工提供解决拖欠工资的法律援助等。

早期社会比较理论强调对比的结果,即个人与周围人比较,如果自己优于别人则感到幸福[12]。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使市民在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和就业等方面比农民工享受更多的权益。而部分农民工可能会面临:超负荷加班加点不按法定标准支付加班费,以各种借口拖欠农民工工资,缺少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与用品,工作和居住条件恶劣不安全等等。农民工将自身处境与市民做比较,这时他们极易产生强烈的“相对剥夺感”,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因此,改革户籍制度,使农民工和市民共享公共资源,让农民工不会因自己的农村户口而丧失公民应该享受的平等权益是提升其生活满意度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研究发现,两地农民工所拥有的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其城市认同的预测分别达11.8%和13.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有五个层次,较低层次的需要优先于较高层次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是继生理需要之后更高层次的需要,因此,农民工在城市获得他人精神上的支持对其城市认同有重要影响,特别是消除市民对这一群体的歧视性态度,让其拥有参与所处社区各类活动的权利,有助于提升其城市认同的水平。

[1] 梁丽萍.中国人的宗教心理—宗教认同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3-14.

[2] 张春兴.张氏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

[3] Shin DC,Johnson DM.Avowed happiness as an overall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J].Soc Indic Res,1978(5):475-492.

[4] Meehan,M.P.,Durlak,J.A.,&Bryant,F.B.The re⁃lationship of social support to perceived control and subjective mental health in adolescents[J].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93(21):49-55.

[5] 胡晨.两地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社会支持现状调查[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6] 王大华.亲子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J].心理学报,2004,36(1):78-82.

[7] 王雨露.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445-448.

[8] Lu,L.Personal and environmental causes of happiness:A lon⁃gitudinal analysis[J].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999(139):79-90.

[9] 陆洛.中国人幸福感之内涵、测量及相关因素探讨[J].国家科学委员会研究组汇刊:人文及社会科学版,1997,8(1):115-137.

[10] 李国珍.武汉市农民工生活满意度调查[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5(1):47-51.

[11]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

[12] 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8(4):23-28.

C915

A

湛江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QW1029);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城市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杨健(1984-),男,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猜你喜欢

主观农民工维度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光的维度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主观评述构式“很+x”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