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如何应对外部担保风险
2012-12-29沈春满
沈春满
(杭州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3)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各种原因,建筑市场给建筑企业带来了许多不同的风险,使得建筑企业存在一些不可抗风险,这些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就是指人们无论是否察觉,在企业经营中“风险”随时发生,而且经营“风险”难以预料其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损失程度等,使得人们对经营风险的重视程度要高于对外担保行为所带来的风险。其实对于企业来说经营者必须要认请对外担保存在的潜在风险更具有隐秘性,其风险程度更高,所以要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就必须重视对外担保,把担保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本文是结合自己多年从事管理建筑企业的实践经验,阐述一点想法与体会。
1 建筑企业风险的种类
1.1 技术方面的风险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可能会出现技术专业能力不相适应的工程技术问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差、技术人员间不协调、设计图纸的变更等相关技术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施工安排,导致施工进度延误,造成工期拖延和直接的经济损失。
1.2 环境方面的风险
环境方面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气候和地质两方面。如:台风、暴风雨雪、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现象会影响施工,造成工期的拖延致使财产损失。再如:当要施工地质与原提供资料有实际差别时,处理这样异常地质情况也会增加工作量和延长工期。
1.3 经济方面的风险
建筑企业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市场价格不稳定,特别是价格的上涨,就会直接影响着工程承包价格。同时还要承担金融市场因素的变动和国家税种和税率等相关内容进行的宏观调控,这些都会给建筑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方面的风险。
1.4 对外担保承担的风险
由于对外担保涉及的金额大、时间长、隐秘性,不确定因素多等潜在的风险的,一旦建筑企业出现财务危机,暂时不能偿还借款,将会承担连带责任,造成直接的损失,如:在去年,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国内的实体经济受到了冲击,一些客户因资金链断裂,使其对外担保的风险度加大,因为在建筑企业之间“互保”现象非常严重,多数企业的命运拴连在一起,这样的情况致使如果一方发生危机,担保链就会产生问题,所以企业在对外担保方面,一定要通过各种措施,使其风险降到最低。
2 建筑企业对外担保的现状
现今,许多企业对外担保的金额很大,集中程度高。特别是信息更新不及时,致使建筑企业对于外部单位的真实经营状况、资金实力无法做到真正的了解,对外担保的风险不可控。我国对外担保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现今对外担保的结构出现“两多一少”的变化,一少是指为企业内部的担保变少了,两多则是指为子公司和其他公司的担保多了。从中我们能看得出,我国企业已经形成纵横交错的“担保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建筑企业如何应对对外担保所要承担的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3 建筑企业对外担保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3.1 加强建筑企业对外担保的政府监督
对外担保就信息披露方面经常有不完整、隐瞒等情况发生,使一些中小型投资者成为最终的受害者。所以监管部门应对对外担保信息披露及时性、全面性进行监督,并对违反信息披露原则的人或者单位作出严肃处理。所以加强政府监督力度对于建筑企业的对外担保的风险防范是非常必要的,政府的监督工作要走上“日常化”的轨道,这就需要政府措施具体,配套法律付之实施。
3.2 完善建筑企业对外担保相关制度
完善担保制度是为了保护债权,同时降低交易风险,维护交易安全的一种保障手段,建筑企业应建立《对外担保管理制度》《对外担保内部控制制度》等相关制度,以达到促进企业发展,降低对外担保风险的目的。
3.3 发挥中介机构的力量
提高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相关中介机构在建筑企业的对外担保中的参与度。中介机构应当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提高服务质量,及时提示风险,对企业负责。
3.4 完善银行治理结构
在最近发生的对外担保案件中,市场一直将焦点放在企业及其相关决策人身上,却忽略了另一个关键角色,那就是--银行。在对外担保中,银行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从某种程度上说,银行在违规担保中的责任应该更大,所以为了防范对外担保风险,银行应当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管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健全风险管理系统。同时,银行还要应该尽快建立并完善信用体系,达到信息共享,以此降低对外担保的风险。在此基础上,银行还应加强贷前调查力度,尽可能的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且要加强贷后检查,及时了解企业最真实的经营、资金现状。
3.5 完善市场监管制度和措施
2000年6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担保有关问题的通知》,2003年8月又发布了《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两项通知是在不断完善和提高证券市场相关法规的有效性。在此之外,监管部门还应该对普通企业的对外担保行为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违规对外担保行为的惩处,让违规者的违规成本大于违规收益,从而达到规范市场的目的。
4 建筑企业抵抗对外担保风险的发展方向
4.1 建筑企业应进一步和国际接轨
中国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对建筑业服务的承诺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3年后,允许设立外商独资企业。加入世贸组织5年后,方才允许设立外商独资企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条例将会给建筑行业带来越来越广的范围,同时作为建筑的担保业务,更会逐步融入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建筑企业要练好内功,深耕细作,以国际化的业务水平要求自己,只有自身实力提高了,抗风险能力也就随之提高了。
4.2 完善的对外担保系统
建筑企业对外担保在中国起步较晚,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可能成为我们的优势,因为会有很多国外成熟的经验可供我们参照。有了这些经验我门可以学习、借鉴,但同时我们也要深刻的认识到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因为国情不同、企业的模式、发展方向不同,所以我们还要结合我们的具体情况,在实践中摸索,同时要不断探索、创新,摸索出一套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企业对外担保体系,并加以完善,使我国对外担保系统更趋于科学化、合理化。
结论
总之,建立健全对外担保监督检查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的降低建筑企业对外担保风险。因为对外担保除资金量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具有隐秘性,如担保链发生问题,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建筑企业首先要修炼内功,提升自身的实力,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加大力度规范行业市场,防止对外担保的滥用,保障企业利益。
[1]郭明瑞,杨立新.担保法新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2]顾海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定价与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6.
[3]罗玲,于洋,甄永浩.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