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阳 用生命锻造“空中利剑”

2012-12-28董海旺

人物周刊 2012年12期
关键词:沈飞罗阳研制

董海旺

“实现胆大包天的目标,需要有献身精神,付出真实的努力。”书桌上的笔记本里罗阳用黑笔写道。在“献身精神”和“真实的努力”几个字上,罗阳涂上了重重的红色。

罗阳,1961年6月生。1982年参加工作,曾任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设计员、组织部部长、党委书记。2002年7月起历任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2008年12月任中航航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分党组成员。2012年1月任中航航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特级专务。1999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是辽宁省劳动模范、“航空报国金奖”获得者。

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于今年11月25日早上完成舰载机起降训练靠岸,中航工业沈飞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罗阳突发心脏病,11时许去世,未能参加庆功晚宴。在他的带领下,中国的航空工业实现了从陆地到海洋的跨越。

用生命诠释坚守

“第一个10年,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飞机设计员;第二个10年,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飞机设计研究团队领导;第三个10年,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飞机制造大型国有企业领导。”沈飞集团副总经理苗玉华这样总结罗阳在航空工业战线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的30年。罗阳驰骋航空武器装备设计制造领域30年,溘然谢幕于海天之间。和无数的中国航空人一样栉风沐雨、披肝沥胆——执著与坚守。

11月25日。在现场眼看着歼-15在完美触舰的沸腾声中离去,51岁的他来不及喝庆功酒,来不及去探望79岁的母亲,来不及再和妻子、女儿说上一句话……

罗阳是军人的后代,喜欢飞机。高考时,他的分数本可以上清华、北大。但从小喜欢航空的他选择了北航。1982年毕业后,罗阳被分配到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正赶上歼-8Ⅱ型飞机设计攻坚。

那段时间,罗阳和大多数技术人员一起,为了抢节点,饿了啃口凉馒头,困了趴在图板上打个盹儿,醒来继续干。

那时,改革开放之初,国家财力捉襟见肘,军工行业整体不景气。国家一年只生产一个机型。科研项目少,实验室呆不住,很多年轻人有了不同选择。和罗阳一年进所的40个高校毕业生那几年走掉了一半,有的出国、有的下海,罗阳却坚守着。1989年他考取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好多所里的青年人读完研究生后又离开了,罗阳仍然选择了坚守……

“凭罗阳当时的能力,找一个挣钱更多的单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曾和罗阳同在中航工业沈阳所工作过的中航工业沈飞总工程师袁立说,“但我们这些留下来的人有一份坚守,我们坚信国家的航空工业的未来需要我……”

正是这份执著与坚守,让简陋的设计室变得丰富,让寂寞的心变得明亮。“凡属于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到的,我对干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于我自己打定主意要做的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个契约,便是自己对自己加一层责任。”罗阳常引用梁启超的这段话激励自己和身边人。

“罗总一次来我们新机试制部,发现了一个小问题,他严厉地说‘要找出原因背后的原因,问题背后的问题,我们一起谈到晚上九点,一起吃盒饭。”新机试制部韩崇杰说,“新型号研制的节点快到时,罗总和我们一起坚守,他就坐在我们车间的床板上和大家聊。”

用行动肩负责任

1951年6月29日,沈飞奠基成立;1961年6月29日,罗阳在西安出生。正是这个时间巧合透露了他跟沈飞的缘分。

沈飞职工还记得,今年罗总在加班中度过了自己的生日,当技术员们让他许生日愿望时,罗阳笑了:“我的生日和沈飞同一天,第一个愿望——希望沈飞越飞越高!”

追赶,不停地追赶,是这个时代赋予航空人的重托和责任。航空发动机,因其集顶尖知识和技术而号称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2002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通过国家定型鉴定。但要配装飞机却还存在很多困难,最重要的是使用首台国产发动机还存在一定风险。

在最关键的时刻,罗阳坚决主张飞机配装国产发动机。国产发动机最终配装战鹰,结束了我国不能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历史。

中航工业发动机总经理庞为说:“飞机配装国产发动机会承担一定风险,弄不好会拖飞机的后腿。如果不是站在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高度,没有自主创新的谋略和胆识,就难作出这样的抉择。罗阳的选择,需要何等的魄力和勇气!”

一架战斗机零部件超过28000多件,千丝万缕,千头万绪。作为歼-15和多项重点型号机型的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要指挥千军万马。交付数量多、管理难度大、成品配套不及时、生产不均衡、资源配置短缺……研制任务节点迫在眉睫。

这背后是无数个不眠的日日夜夜,无数次摔倒后的倔强爬起。“罗阳对工作非常执著,自己的事情却很少放在心上。”

“他要求职工每年体检,还要求职工带上家属一起体检,但他自己却忙忘了。他请了心血管专家给职工讲座,自己却因为太忙没有听。”沈飞党委书记谢根华说。

罗阳的时间总是不够用。秘书科科长任仲凯说:“他吃饭速度非常快,吃完起身就走;在路边小店随便吃口饭,从来不进大酒店;他没时间逛商场,戴的那块旧电子表,黑色表带磨得露了白边,他拿着笔用墨水把表带的白边涂黑,凑合着戴。”

罗阳担任沈飞总经理5年,沈飞实现多个型号首飞,发展的改天换地。5年中,沈飞的产值从49亿元上升至123亿元。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说:“10多年前我们的航空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是望尘莫及,到2005年前后可以说是望其项背。而今天,我们正在向着同台竞技努力。”

用创新缔造奇迹

罗阳所在沈飞集团是我国重要歼击机研制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而他本人也是飞机设计的专家。

罗阳从2007年起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职务,上任以来锐意改革、开拓创新,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6%,利润年均增长34%,带领公司迈入了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国产歼-15舰载机首次成功降落航空母舰“辽宁”号,一举突破了滑跃起飞、阻拦着舰等飞行关键技术,受到世界空前关注。这项技术被喻为“刀尖上的舞蹈”。

“台上三分钟”的惊艳饱含了太多“台下十年功”的艰辛。从1949年美国海军开始大规模部署飞机到1988年,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损失了近1.2万架飞机和8000多名飞行员。风险和难度可想而知。

作为一架全新的战机,歼-15由数万个零件组成,从图纸到整机,随后一次次试飞、一次次调整,从人员安排到设备更新,整个过程中遇到重大问题都需要歼-15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指挥决策。

“干这一行,压力随时都在,压力的状态是我们的日常状态。”歼-15总设计师孙聪说,“何况,罗阳在歼-15项目之外还同时忙于其他多个重点型号。”

“早期装备都是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但到了一定程度,我们没有‘拐棍了,就需要我们一点一点地干。2002年以后‘611(每周上六天班,每天11小时)、‘711(重点岗每周上七天班,每天11小时)成了常态。”孙聪说。

面对2011年,中航工业沈飞公司军机科研生产任务极其繁重,面临着研制周期短、生产难度高等一系列难题。罗阳果断行动,采取多种新措施推动重点型号飞机的研制进度,同时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推动我国航空制造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并创造下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

“今年8月‘辽宁号入列时,海外媒体预计中国舰载机成功应用至少需要1年半,没想到我们仅用2个多月,就成功实现了最为关键的起降试验。”中航工业集团董事长林左鸣说,这一奇迹背后,是像罗阳这样千千万万航空人的不懈努力。

漫漫航空报国之路,让多少年轻的航空人早生华发,让多少航空人怀着对家人的愧疚默默前行——60年前,金连佐在沈飞工作,接着他一家四代共27人都选择了沈飞,累计工龄长达656年;20年前的一个大年初二,一位加班的航空工程师病逝在沈阳所办公楼前的雪地里;10年前,一位连续奋战,誓守节点的年轻设计员因长时间疲劳昏倒在发图现场;一周前,一位80后的小伙子终于补办了一场被拖了近一年的婚礼……

歼-15是沈飞设计制造的,罗阳作为公司一把手,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然而现在,战机已腾飞,英雄却远去。他用生命托起了中国的舰载机,更多的航空人站起来了,为实现中华人民的“中国梦”而顽强拼搏着。

历程评述:

罗阳生前曾担任歼-15战斗机等多个重点型号的研制现场行政总指挥,组织实现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快速研制成功。

“可以说,他是在航母上倒下的国防科技战士,他也是为我国航母事业牺牲的第一人”,海军副参谋长宋学说,在他的带领下,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从陆地到海洋的跨越,歼-15战机是其重要成果。

“罗阳加入航空工业行业的时候,是国家相对比较困难的时候”,宋晓军说,在军费投资相对下降,军品订货比较少的情况下,罗阳从年轻时一直坚持在这个岗位上到最后,终于等到歼-15等飞机的研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 在他身上,体现了航空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报国情怀,体现了军工人恪尽职守、忘我奉献的崇高品德,体现了国企责任人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体现了共产党人为国为民、奋斗不息的精神风貌!”

猜你喜欢

沈飞罗阳研制
带700万骑手办春晚:有一种野心叫灵魂有火
一家四代都是航空人工龄累计已达700年
中航沈飞在上交所正式挂牌
罗阳:复古旗袍的第四代传承人
一种轻型手摇绞磨的研制及应用
接地线通用接地端的研制
二代证高速电写入机的研制
收获了一份精神——报告文学《国家的儿子》创作感悟
那扇车门应该怎么关
137Cs稳谱源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