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准则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

2012-12-28李昆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11期
关键词:公允存货企业会计

李昆

(哈尔滨轴承集团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1 概述

我国会计行业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对政策的选择是现行会计新的准则当中重要的一项内容,针对能够迅速接受这一准则的企业来讲,需要注意到的变化是新准则带来的新的计量标准对现行工作的影响。通过适应这些改变,翻新旧的思维,对于旧的计量方案和判断手法进行有选择的利用和去除,使得会计行业更加正规化立体化。要注意到的是,政策对于行业产生的效益影响自古有之,只是前期资本市场未出现,这种影响不明显。但是市场进一步扩展以来,一些细小而潜在的问题就爆发出来。

2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原则

为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2.1 符合企业总体目标的原则

新会计准则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况;利润表基础债务法采用“递延税款”概念,在资产负债表上根据各项递延所得税轧差后的余额作一个独立项目反映,既非真实资产也非真实负债。

通过上述比较发现:资产负债表基础的债务法,一方面体现了现代会计“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更加关注运用会计处理方法的结果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即认为资产负债表是企业更为重要的财务报表,利润表中反映的经营成果,最终都要反映到资产负债表中。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也必然能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中得以体现。

企业团体的财政支出和进入,资金流通,产品等信息取决于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健全。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报告者的采用人全面了解企业状况并拿出合适的对策。政策有指导工作的用处,更能够体现整个会计行业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目标就没有向心力,目标使各种元素得以充分发挥能力的原动力。对目标的选择和判定与对政策的选择和判定息息相关,不能分割。

2.2 适用性原则

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时。应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理财环境相结合,即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考虑行业特点、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内部管理、偿债能力等多种因素。会计政策的适用性是确保会计政策得到较好发挥的重要特征。会计政策的适用性还意味着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理财环境的变化。会计政策本身要重新作出选择。以确保在新环境下的新的适用性。

2.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对于职业的政策选用要注意实用效果。就是说账务管理与实际交流要符合当时的形式而不是以理论上的可行来预测。因为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情况与法律条文或规章上并不一样,只是理想与现实的两种状态。新会计准则提倡用切实可行的真实状态,优于过于形式化的计算模式。

3 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分析

3.1 会计计量属性选择

3.1.1 新旧准则差异

新基本准则新增会计计量一章。对旧准则大范围的进行了修改补足。规定了下面一些方面:对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下资产和负债的计量金额进行了规定。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新准则规定了会计要素之类的计量标准在通常情况下都要使用历史成本这类方法,因为成本的计算适用范围最广并且相对容易取得数据,相比之下公允价值更加合理但是难以把握规律,所以如果有条件能够使用公允价值来测量则优先使用这一方法。这种提议在之前是没有出现过的。这是准则中十分新颖的一项。

3.1.2 企业会计计量属性选择分析

在新准则实施之前,采用长期不变的计量标准,这一标准只参考一段时间内的数据并将其作为长期性的参考数据,而未考虑其根据时间变化产生的增值和减值作用。根据这一缺陷以及其他尚待改进的不完善之处,我国所制定的准则以国家实情为基础,参考国际统一文件,期望能够在原有的工作成果上改掉不适宜的工作流程和思维习惯。促进会计行业向着更加透明,更加准确认真,更具严谨思想的方向发展。因此,提出了公允价格的概念,在众多方面给予采用。

3.2 存货的发出计价方法选择

3.2.1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

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即新准则中存货发出成本的确定方法仅包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三种方法,与旧存货准则(指2001年11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以下同上)相比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不能真实反映存货流转,国际准则禁止采用后进先出法,新准则也取消了存货的后进先出法,对于这一点,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一致。

3.2.2 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选择分析

据有关资料统计分析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出于会计处理繁简的考虑。主要采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计划成本法四种方法。鉴于现阶段对网络计算等设备的使用,软件开发在会计计算中占有一席之地。先进先出以及个别计价两种方法采用的比例越来越高,由此得到结论会计记账准则越来越受到效益配比的影响。企业也从抓会计实务,工作速度方面越来越重视政策的选用。总体来说新准则将存货发出方式限制使用并未太大程度上干预到上市公司总体态势,很多单位利用存货发出这一计算方法并无明显优势,但是也没有将目光投向旧有的会计准则办法。

3.3 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确认方法的选择

3.3.1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

新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规定“准则中的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采用了资产组的概念。规定“资产组是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在单项资产减值准备难以确定时,应当按照相关资产组确定资产减值。新准则规定“适用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除特别规定以外的其他减值的处理”。

新准则规定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公允计价依赖于人的经验判断,在我国还没有可以普及使用的公允价值。各单位往往自行更改利润,对公允利润采取保留态度。新准则打算改变这种情况,各个企业联合起来统一商誉,融合资产组及其组合,一年要经过大于等于一次的减值测验,以价值的公平性为前提采用公允价值办法。并要着重指出,一旦采用这一准则,就马上停止运用历史成本计价的先例。

3.3.2 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选择分析

不容易判定和计算。所以对其工作准确性的判断也有一定的难度。明了将来一段时间的经济状况是资产减值的前提性因素。现在的资产计量缺乏一个评判的具体标准。其理论概念不清晰并且死板,无法具体到实际运行。这使得对于公允值的计算难以确定出来。变数太大。

存货可变现净值、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长期投资可回收金额等资料是企业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的基础。其中“可回收金额”“可变现净值”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可回收金额”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需预计未来一定期间现金流入量和贴现率。更具有不确定性;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计提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缺乏制约手段;资产减值准备再确认缺乏权威性。

[1]谭跃.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07-05-19.

[2]李岩.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2006-06-05.

猜你喜欢

公允存货企业会计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强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对策
现代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策略探讨
试论企业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特步因何1.5亿回购存货?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
关于改进存货周转指标的探讨
浅析公允价值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