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赤峰地区的重磁特征及地质意义

2012-12-28任振湖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年11期
关键词:重磁火成岩赤峰

任振湖

(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108队,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内蒙古赤峰地区地处东西向古亚洲成矿域与北东向环太平洋成矿域的交汇部位,是我国十分重要的矿产资源储藏地区。由于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制约,为该地区的找矿工作带了一定难度,尤其在寻找隐伏矿产资源方面。面对这样状况,研究火成岩的空间展布和属性特征成为找矿的重要科学依据,对勘察和寻找隐伏火成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探明该地区火成岩的空间展布和属性特征,文中从高精度地面磁测技术入手,在一系列常规数据处理基础上成功分析了异常场现象,并结合当地地质资料,试图揭示隐伏火成岩的空间展布及属性特征,为获取火成岩的位置图形提供科学依据。

一、内蒙古赤峰地区岩石磁性和磁场特征分析

(一)火成岩磁性分析

为了全面而系统地研究本区域内火成岩的磁性,文中对其进行了磁性测量。测量结果表明:灰岩等沉积岩类是无磁性岩石;火山碎屑沉积岩是中等磁性;侵入岩属于无一弱磁性;侏罗纪花岗岩呈现弱磁性;年代久远的二叠纪正长岩的磁性则较强;火山岩的磁性有时没有,有时很高,变化范围较大;变质岩的磁性属于中等,等等。

(二)磁场特征分析

为了能够有效分析磁场特征,磁异常资料来自野外1:60000地面磁测工作。关键是采取了低通滤波、化极、上下延拓等多项处理技术岁磁异常资料进行了处理,以消除浅地层位置的高频成分的干扰和斜磁化。通过磁测工作发现内蒙古赤峰地区的磁异常特征可分为三大区块,即东部、西部和中部,且每一区块都有属于自身独特的特征。

1、东部地区

整体来看,该地区属于负磁异常区,只有局部略有变化。其中该地区中南部属于正磁异常,呈现蜂窝状、变化范围小、幅值不高,且与西侧磁异常相连。形成该种磁异常特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西侧侵入岩体的分支岩脉和小岩株引起的。由此可见,该地区的磁场是磁性基底和局部火成岩引起的叠加磁场。

2、西部地区

由于西部地处工业生产区,属于强磁异常区,磁场特征表现为背景场中叠加椭圆形正磁异常。其中,在该区域的北部和南部与本区域的争议磁场特征有所不同。南部地区正负磁场之间的交替变化相当宽缓,基本为东北-东北北走向,可能是由浅表火山岩和深成侵入岩体引起的。北部属于磁异常非常强烈地区,不仅变化走向不确定,连异常规模也不能确定,可能由浅表火山岩引起的。

3、中部地区

中部地区主要位于上大坝——水地乡一带,磁场特征整体表现为正背景场上叠加若干团块状强磁异常,基本走向为北东方向,幅值变化范围不广泛,形态宽缓。通过离散小波变换的分离结果可知,本区域的磁场属于磁性基底叠加局部场的二元场。查看地质资料可知,该区域中存在的二元结构较旧,并发现其中生成了海西期中基性岩体,表明磁性基底为中基性岩浆岩。

二、重磁异常特征与重磁场对比分析结果

由于单一磁性测量资料存在多解性,必须结合重磁资料进行对比,才能保证对磁异常源的判断更加精确。因此,本文对重磁异常特征与重磁场进行了对比与分析,以期对火成岩分布的判断更加正确。对比分析后,得到了三种关系现象,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种关系现象:磁高重高的重磁同现现象,这是一种双高现象。主要表现是重力场呈现哑铃型重力高,磁场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环形异常群,两者位置并不重复。导致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该地区分布的火成岩是地表出露的二叠纪闪长岩和白垩纪花岗斑岩,正是由它们共同作用引起的。因为二叠纪中性岩属于高密度岩体,能够引起全区最大的重力高。第二种关系现象:磁高重低的关系现象,且重磁异常规模较大。导致形成这种关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内的磁异常是由磁性基地和局部磁异常共同组成的叠加场,表明该区域内地表出露了密度较低的花岗岩。由此可见,这种现象是由同一种火成岩岩体引起的。第三种关系现象:重磁单现现象,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具有明显的高磁异常,可重力场却表现相对宽缓;二是具有较大规模的高磁异常带,重力场主要表现为密集阶梯带。第一种表现形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内存在侏罗纪中酸性岩体和浅表火山岩,而第二种表现形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沿断裂层上侵的基性岩浆岩引起的。加之后期中酸性岩浆的侵入,才会形成这种现象。

三、确定火成岩分布

事实上,火成岩磁性差异是利用野外磁测量工作得到的磁资料加以识别的,而野外磁测量需要依靠地面高精度测量技术。通过对研究区域内重磁特征与重力场对比分析,我们已经极为精确地确定了研究区域内的火成岩种类及各种类火成岩的分布情况,具体结果如下。

第一种类:中新统玄武岩,主要分布在西北角、南部边界地区。因为中新统玄武岩能够导致波动性跳跃高频磁异常,非常容易识别;第二种类:侏罗系-白垩系火山岩,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该种火成岩岩体能够引起磁场高、中频变化异常,且表现范围较小,也非常容易识别;第三种类:基性岩浆岩带,主要分布于中西部地区的石炭系老地层中露区的边界位置。该种岩体能够引起高值宽大的异常变化,是研究区域的中生代中基性岩墙群性基础;第四种类:酸性岩体,它是早期岩体被后期多次岩浆活动活化、结晶分异、部分发生矿化蚀变而形成的酸性岩体,主要分布于中东部的上大坝一带,主要特征表现为中等强度连片展布的正磁异常。

结束语

通过野外磁性测量工作得到了内蒙古赤峰地区岩石的磁性属性及东部、西部、中部三大地区板块的磁异常特征。将其与重力特征对比分析后,最终揭示了该地域内火成岩的空间展布和属性特征,即中、东部地区下方为中基性岩上方为酸性侵入岩,西部地区为中酸性侵入岩,其中夹杂了少良的超基性及基性岩。结合这样的研究结果,相关部门应当可以为内蒙古赤峰地区建立一套地质地球物理成矿模型,为寻找隐伏火成岩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也能够促进成矿理论相关研究的发展。

[1]王子祥.内蒙古赤峰地区非金属矿资源及开发利用[A].第十届全国粉体工程学术会暨相关设备、产品交流会论文专辑[C].2004,(总第).

[2]陈国庆,张全超.内蒙古赤峰地区发现红山及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陶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06).

[3]高志辉.乌石山铁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及成矿特点初探[A].鲁冀晋琼粤川六省金属学会第十四届矿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06).

猜你喜欢

重磁火成岩赤峰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火成岩研磨性试验研究
火成岩岩脉(墙)侵蚀对工作面的影响
准噶尔盆地西缘石炭系火成岩录井综合评价技术
冀东地区重磁资料综合研究及找矿潜力分析
重磁资料在岩浆岩综合解译中的应用
双层厚硬火成岩破断的力学分析
基于重磁欧拉3D反褶积的相山基底起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