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教练法”模式下大学新生“破冰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2012-12-27黄小珊罗来春周连伟
黄小珊, 刘 康, 罗来春, 周连伟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
“三·三教练法”模式下大学新生“破冰训练”的探索与实践
黄小珊, 刘 康, 罗来春, 周连伟
(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南昌 330045)
在大学生新生的入学教育中,以素质拓展培训为载体,开展体验式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初步分析了拓展培训的特点及意义,以及开展新生“破冰训练”的目标及思路。自创了“三·三教练法”,即素质拓展培训师对大学生助理教练、大学新生兼职辅导员进行分层培训,培训大学新生“破冰训练”的教练队伍。就项目选择、项目实施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强化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了“自我服务”的师资队伍,探索了“有效沟通”的工作方式。
大学新生;素质拓展;破冰训练;三·三教练法;团队精神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时段。认真抓好新生入学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每年的九月初,是高校新生入学的时间。对于新生来说,身边的一切都是陌生的,而由此产生的陌生感,就会出现“晕轮效应”,扩大到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隔阂,形成“冰层”,直接影响到新生对学校、老师、同学甚至对社会的认知感和认同感。所以,如何破除“坚冰”,是做好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坚实基础和重要前提。素质拓展培训作为一种体验式教学方式,以大学生新生为培训和研究对象,对提升新生入学教育效果有着积极的作用。为此,拟就拓展培训的特点意义,方法与过程进行探讨。
一、拓展培训的特点及意义
“破冰”是拓展培训术语,也叫热身,来源于英文ice break[2]。现代培训认为,培训教练与学员初次接触会有陌生感,如同冻结的冰块,如果立刻开始授课会影响培训效果。因此,应该通过特别设计的活动和游戏来消除两者之间的陌生和怀疑之后,再开始正式授课。这种通过活动和游戏消除“教”和“学”双方隔阂及调动学员学习热情的方式即称为“破冰”。拓展培训最重要的特点是体验式教学,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相吻合,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体会,从而获得提升。拓展训练与传统培训的区别如表1所示。
表1 拓展训练与传统培训的区别
从表1可以看出,传统培训或教学与拓展训练是有区别的。传统的培训或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侧重于“教”,传授的是知识和技能,是灌输式的。而拓展培训是以学生为主体,侧重于“学”,教学相长,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设施,充分模拟现实情景,采取参与和互动的方式,重点关注现代人的非智力因素。在增强团队精神、振奋学员士气、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激发积极心态、增进学员间的沟通和理解,以及探讨管理技能和经营管理观念等方面,有着传统培训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振奋人心和催人向上的培训形式,符合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趋势。
二、破冰训练的目标与思路
“破冰训练”的目标就是建立团队,培养团队精神。学生管理和服务要达到精细化、专业化的要求,必须要把握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将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到每一个阶段。新生入学教育工作,在“破冰”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的进行。所以在新生的“破冰训练”中,需要通过各种活动和项目,达到新生对新环境中的人、事、物等有充分的认识、熟悉和认同的目标,从而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团队,为大学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要有人做事。由于各种原因,高校政治辅导员的配备很难达到教育部的要求。锻炼、培养和使用一批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强和富有奉献精神的学生干部队伍,协助老师开展好工作尤为重要。
其次,如何做事。具体到开展什么活动,上什么项目,既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又要让新生乐于接受,在“破冰训练”中,有很多适合的项目。如何根据新生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好时间和项目,显得尤其重要。
再次,是评价体系。“破冰训练”效果好坏,应由学生说了算。目前,这种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是定性的评价,量化的评价体系很不完善。这也是需要积极探索并实践的内容。
三、破冰训练的具体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三·三教练法”模式
素质拓展自1992年引进中国以来,已经广泛用于各种培训。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学校有通过国家人保部”国家中级拓展培训师“资证认证的教师6人,均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人员。学校每年新入学的本、专科新生7 000余人,新生“破冰训练”工作的参训人员多,工作量极大,光靠这6名专业教练根本无法完成训练任务。基于此种情况,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自创并实施了“三·三教练法”,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具体的人员配制与分工如表2。
表2 “三·三教练法”人员配制与分工
如表2所示,“三·三教练法”包括3级教练和3个阶段的教学方法。三级教练系指专业教练(国家中级拓展培训师)、学生助理教练和新生辅导员3个层次。通过专业教练对学生助理教练、新生辅导员的逐级、分期培训,素质拓展教练队伍由专业教练增加到学生助理教练,再覆盖到所有新生辅导员。
专业教练在各阶段的培训中始终处于培训师位置,主要工作是项目培训与监控。
学生助理教练队伍是在农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服务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习欲望强烈,时间和精力投入较多。在经过较为系统的培训后,学生助理教练较为熟练地掌握素质拓展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熟悉“破冰训练”和部分室外地面项目,已经具备了带队的能力,是一支人员稳定的队伍,具备一定的带队经验。学生助理教练在第一阶段处于学员位置,主要工作是拓展内容的学习以及项目的演练。第二阶段处于学生教练位置,主要对新生辅导员进行培训。第三阶段担任培训师助理,负责对新生辅导员带班做“破冰训练”进行相应的指导和项目监控。
新生辅导员是由学校精心选拔品学兼优、责任心强、乐于奉献的高年级学生,在第二阶段主要是处于学员位置,进行项目演练和体验,接受相关内容的培训。在第三阶段,新生辅导员处于学生教练位置,负责带领新生进行项目操作,并反馈相关信息。
通过“三·三教练法”实施新生“破冰训练”,最大程度地解决了教练不足的问题,也分级培训了一批学生教练队伍,为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为素质拓展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项目选择
1.项目类型 破冰训练的项目根据训练场所、参与人数、培训目的等因素分为多种类型,可以交叉。比如:从训练的场所划分,可以分为场地项目、水上项目、野外项目、室内项目和大型项目。从参与的人数来分,主要有个人挑战项目、双人合作项目、团队合作项目和多团队合作/竞赛项目。
2.项目特点 安全是破冰训练的生命线,在训练当中,首先要特别注重安全。在项目选择上,以地面项目和团队合作/竞赛项目为宜。另外,新生“破冰训练”要达到的目的是消除新生与老师之间、新生与新生之间、新生与环境之间可能存在的“坚冰”,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班级团队。因此,项目应兼顾简单、娱乐、合作、思考和易操作等特点,鼓励新生之间适度的肢体接触。
3.项目要求 从项目选择的数量上来说,“三·三教练法”中各层次教练学习并演练的项目是不一样的。学生助理教练在学习和培训的过程中,除了“破冰训练”项目之外,还需要增加更多的项目,以增强学生助理教练对拓展培训的理解,增强对项目操作的掌控,提高项目分享的能力。对于新生辅导员的培训,着力于“破冰训练”项目的规范化操作和项目的组合,力争做到新生辅导员能够充分考虑新生、场地和装备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项目和项目顺序。
综上所述,“破冰训练”项目的选择主要包括两大类[3]。一是热身小游戏。比如:“抓住幸福,摆脱厄运”、“水果蹲”、“松鼠与大树”、“数字抱团”等项目,二是团队合作/竞赛项目,比如“团队建设”、“交通阻塞”、“摩尔斯密码”、“穿越电网”、“穿越曲径”、“七巧板”、“不倒森林”、“蛟龙出海”、“无敌风火轮”、“鼓舞飞扬”等项目。
(三)项目实施
按照“三·三教练法”模式,大学新生的“破冰训练”项目实施包括3个时间阶段。
第一阶段是专业教练对学生助理教练的培训时间。这个时间是长期的,必须在新生进校的前一个学期做完相应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是学生助理教练集中培训新生辅导员的时间段。不少高校通常在新生入学前对新生辅导员进行培训。这个时间一般比新生进校早一到两个星期,时间短,任务重,不利于辅导员对培训内容的消化、吸收和理解。因此,建议在上学年结束、暑期放假之前对新生辅导员进行培训,并布置相应的自学内容。这样,新生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暑期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提高。
第三个阶段是新生辅导员对大学新生实施“破冰训练”的时间段。其中,最为关键的时期是新生进校后的头10天。特别是在新生第一次班级见面会上,可以通过热身小游戏,让新生先动起来、笑起来,为实施团队合作/竞赛项目做好辅垫。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的班级需要做两三次的热身小游戏,才可以达到辅垫的效果。在接下来的团队合作/竞赛项目中,重点让新生体验合作,体验团队精神,让新生感觉到新的班集体这个“家”的存在和家的温馨。
四、破冰训练的工作成效及经验
(一)工作成效
以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为例,学院自2011年采用“三·三教练法”对大学新生开展“破冰训练”活动以来,深入研究和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立足新时期青年学生特点与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新生对新环境中的人、事、物等认识、熟悉和认同的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院2011级7个新生班级的全体新生284人在做完破冰训练之后,针对开展破冰训练是否有必要、破冰训练的效果、今后是否还会参加相关拓展活动等3个问题对他们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详见表3。
表3 大学新生参加破冰训练的情况调查统计 %
从表3中可以看出,90%以上的新生都认为开展破冰训练是有必要的,这说明绝大部分新生对破冰训练的认同感非常高。针对破冰训练的效果,84%以上的新生觉得破冰训练对自身的成长很有效,但也有少部分新生认为作用不大或者效果不明显,表明在训练方案的制定以及训练项目的选择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而每个层次教练的自身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针对今后是否还会参加相关拓展活动这一问题,大部分新生表示一定会参加;而也有一部分新生可能是因为种种因素的考虑,表示不能确定;甚至有极个别新生表示一定不会参加。今后在开展破冰训练过程中,应根据新生的思想特点,加强引导,创新拓展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以增强拓展活动对新生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新生对拓展训练的认同感[4]。
江西农大南昌商学院2011级7个新生班级的全体新生在做完为期一天的“破冰训练”项目之后,有167位新生结合自身感想每人写出3个词,共收集到501个有效词。从图1可以看出,出现频率最高的5个词分别是: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感恩感激、坚持和感动,总共出现285次,占56.89%。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互相帮助”,共117人次。目前实施的新生“破冰训练”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图1 新生班级破冰训练“感想三词”总结
(二)获得的经验
1.强化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素质拓展训练是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又一新的尝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实现“以人为本”,似乎又进入了一个“听得着,抓不住、难做到”的尴尬境地。素质拓展培训主要是体验式教学。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由简单的“听”变成主动的“做”,由被动的“听”变成了主动的“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始终处于“中心”和“主体”的地位。一个学生,由相对盲目或被动的学习者向主动学习者的转变,是学习观念、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转变。这种转变,对于一个处于较佳求知期的大学生而言,是弥足珍贵的。
2.培养了“自我服务”的师资队伍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要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体。大学生要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独立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处理好学习与各类活动、实践、工作的关系,充分利用学校的学习资源充实自己,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素质水平。
第一,只要通过精心的准备和辅导,学生完全有具备一些汲取知识、应用知识、传播知识和创造知识的多维知识能力。第二,学生从“受体”到“授体”,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大大增强,对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帮助很大。第三,不单是学生干部,大多数普通同学都希望有一个学习型的平台,在锻炼自己的同时展示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这个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实践和提高的一个过程,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很有帮助。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包括学生干部,并不是简单的执行指令,成为执行的“机器”,而应该是作为“汲取知识、应用知识、传播知识和创造知识的多维知识能力”的主体来系统培养[5]。
3.探索了“有效沟通”的工作方式 大学生缺少的是一个可以供其使其乐于接受的素质锻炼平台。提供这样的平台应该是学校的责任。而建立这样的素质锻炼平台需要解决的关键点就是“有效沟通”。素质拓展培训是体验式课程培训,以大自然及人工设置的各种环境,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既具有挑战性又有冒险精神的活动项目,在安全保证的前提下,让大家在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过程中,以促进“计划-实施-反思-应用”(PDCA理论)自我完善意识的形成,培养学员团队精神、坚毅性格及社会责任感[6]。使学员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发挥自身优点,并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积极参与、尊重他人、尽心尽责、充满自信和解决难题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因此,素质拓展培训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在“有效沟通”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大学新生“破冰训练”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比如“三·三教练法”中,每个层次教练自身能力的提高还需时日。同时,新生辅导员作为拓展教练带领新生做“破冰训练”,容易出现急躁、急进的情况。此外,拓展教练给大学新生进行“破冰训练”之后,具体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如何切实根据大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思想特点,分年级、分层次地制定合理、规范的拓展训练方案,并完善一个量化的评价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1] 黄小珊,刘康.高校兼职班主任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工作探析[J].科教导刊,2011(11):90-92.
[2] 彭艳,张建省.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构建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9):260-261.
[3] 陈峥嵘.当代大学生素质拓展途径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4):174-175.
[4] 徐磊,钱伟.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1):99-102.
[5] 孙坤.关于农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9):25-28.
[6] 王惠,龚洪波.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下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理论体系[J].科教前沿,2009(11):16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Ice-Breaking Training"to college freshmen under the mode of“3-to-3 Coach Method”
HUANG Xiao-shan,LIU Kang,LUO Lai-chun,ZHOU Lian-wei
(College of Agronomy,Jiang 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chang 330045,China)
It is a new attempt and exploration to take quality development training as a carrier to carry out experiential ideological education on the entranc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This article preliminari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quality development training,and discusses the"ice-breaking training"goals and thoughts for freshmen,by creating"3-to-3 coach method",which consists of the quality development training of college students,the stratified training to the part-time counsellors of freshmen and the coach team training for"ice training"to freshmen.In the specific practice,the project selection and project implementation were explored,by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concept of"taking students as basis",cultivating a teacher team with"self-service",and exploring the ways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The result shows a remarkable effect of"3-to-3 coach method"on the freshmen"Ice-Breaking Training".
College freshmen;quality development;Ice-Breaking Training;3-to-3 coach method;teamwork spirit
G641
A
1008-6927(2012)03-0010-05
2012-04-10
黄小珊(1972-),男,江西宁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编辑:刘伟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