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春地区近40 a积温变化的动态分析

2012-12-25李征平张晓芳

黑龙江气象 2012年3期
关键词:伊春积温平均值

李征平,张晓芳

(伊春市气象局,黑龙江伊春 153000)

伊春地区近40 a积温变化的动态分析

李征平,张晓芳

(伊春市气象局,黑龙江伊春 153000)

本文利用伊春地区5个气象观测站1970-2009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伊春地区积温呈增加趋势,平均每10 a积温增加了71.0℃;40 a积温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每10 a的变化规律为增加-下降-增加;积温稳定通过10℃初日提前了2 d,终日推后了3.3 d,初终间日数增加,积温也就随之增加。

资料;积温;变化规律

1 引言

近百年来,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造成全球和中国的气候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1]。特别是进入21世纪气候增暖异常突出,积温显著增加,作物生长期变长[2]。目前许多学者对中国区域气候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对未来的气候变暖速率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毛恒青[3]等,曾利用1956-1995年共40 a的资料对华北和东北地区的积温变化进行研究,指出东北地区≥10℃积温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呈逐渐上升趋势。伊春地区虽然不是主要的农业城市,但所辖的铁力市、嘉阴县仍然以农业为主,因此,本文研究伊春地区≥10℃积温的变化规律,进一步了解热量分布和变化的情况,对于种植结构合理布局,气候资源的合理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 资料的来源和统计方法

本文利用伊春地区5个气象观测站1970-2009年逐日日平均气温资料进行统计。由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持续期为黑龙江省农作物正常生长的适宜期[4],因此,本文采用5 d滑动平均方法计算出≥10℃积温,研究积温的空间变化、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趋势,以及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终日的变化规律。

通过计算积温的倾向率,分析积温的线性倾向趋势和变化幅度,并对积温的距平图进行分析。

3 积温的变化规律

图1 1970-2009年伊春地区≥10℃积温变化

3.1 积温的年际变化

分析显示1970-2009年伊春地区积温呈增加趋势(图1),平均每10 a积温增加了71.0℃。

在20世纪70、80年代积温分别出现了2个峰值和2个低谷,在70年代,峰值为1975年和1978年,积温值分别为2 294.0℃和2 313.1℃,低谷为1972年和1976年,积温值分别为1 922.7℃和2 069.2℃;在80年代,峰值为1984年和1988年,积温值分别为2 494.4℃和2 494.1℃,低谷为1981年和1985年,积温值分别为2 041.1℃和2 051.2℃;在90年代,大多年份都在趋势线之下,而且波动较大,表明90年代积温增加不是特别明显。而在2000-2009年,大多年份都在趋势线之上,波动平缓,表明最近10 a积温增加显著。在40 a中,积温最高值出现在2000年,积温值为2 562.7℃,比积温最低值1 922.7℃,高出640.0℃,比40 a平均值高出310.1℃。

3.2 积温的距平分析

从图2可看出,伊春地区1970-2009年积温呈上升趋势,在2000年以前的30 a中,有11 a为正距平,19 a为负距平。2000年之前积温平均值为2 194.8℃,比40 a的积温平均值低了57.8℃,说明这段时间积温相对较少,热量也较少。而2000年之后,均为正距平,积温平均值为2 426.1℃,比40 a积温平均值高了173.5℃,说明这10 a积温大幅增加,增加幅度很大,热量也有大幅度增加。

3.3 积温年代际变化

图2 1970-2009年伊春地区≥10℃积温距平变化

伊春地区≥10℃积温,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表1),从年代际变化中可看出,积温并不是一直增加,而是出现了增加-下降-增加的情况,但积温的总趋势为增加。70年代积温的平均值比40 a积温的平均值低95.4℃,80年代积温的平均值比40 a积温的平均值低24.6℃,相比70年代积温增加很多。而在90年代,积温的平均值比40 a积温平均值低了102.7℃,相比80年代,积温的平均值又大幅度下降,在2000年之后,积温的平均值比40 a积温的平均值高出了173.5℃,相比其它年代,积温增加十分明显。3.4积温的初日、终日

表1 年代际≥10℃积温变化情况(单位:℃)

分析显示1970-2009年伊春地区积温稳定通过10℃初日呈下降趋势(图3),40 a下降了2 d,也就是说积温稳定通过10℃初日提前了2 d。1970-2009年伊春地区积温稳定通过10℃终日呈上升趋势(图4),40 a上升了3.3 d,也就是说积温稳定通过10℃终日推后了3.3 d。由于积温稳定通过10℃初日提前,而终日推后,初终间日数增加,积温也就随之增加。

图3 1970-2009年伊春地区≥10℃积温初日变化

图4 1970-2009年伊春地区≥10℃积温终日变化

4 结论

(1)伊春地区近40 a的积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每10 a增加71.0℃。

(2)2000年之前积温比较少,热量也较少。2000年之后积温大幅增加,热量也随之有大幅度增加。

(3)伊春40 a积温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每10 a的变化规律为增加-下降-增加,80年代比70年代增加了120.0℃,90年代比80年代下降了127.3℃,2000年后,比90年代增加了276.2℃。

(4)1970-2009年伊春地区积温稳定通过10℃初日提前了2 d,终日推后了3.3 d,初终间日数增加,积温也随之增加。

(5)积温呈现增加趋势,特别近10 a增加的非常显著,作物生长期增长,有利于农业生产耕种,提高了作物的产量。

[1]高晓荻,江志红,杨金虎.全球变暖情景下中国气温分区的未来变化[J].气象与环境报,2009,25(5):1-6.

[2]杨建平,丁永建,陈仁升,等.近50 a中国干湿气候界限的10年际波动[J].地理学报,2002,57(6):661-665.

[3]毛恒青,万晖.华北、东北地区积温的变化[J].中国农业气象,2002,21(3):1-6.

[4]杨明,张云丽,张洪玲.黑龙江省近40 a积温变化规律分析[J].黑龙江气象,2009,26(1)19-20.

P463.1

A

1002-252X(2012)03-0017-03

2012-6-1

李征平(1966-),男,黑龙江省伊春市人,齐齐哈尔大学,本科生,工程师.

猜你喜欢

伊春积温平均值
伊春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平均值的一组新不等式
伊春地区近60年气温与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不同比例尺航磁测量数据的对比分析——以伊春森林覆盖区为例
由时变Lévy噪声驱动的随机微分方程的平均值原理
湟源县30年0℃活动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石河子地区近50年积温变化特征分析
黑龙江伊春:守着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1960—2013年中国≥10 ℃积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导因素分析
平面图形中构造调和平均值几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