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高中建设该如何走好内涵发展之路

2012-12-25段景国

天津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内涵办学

■段景国

2011年,我校凭借多年“学生自主教育”育人模式所取得的成效,被市教委确定为天津市首批24所“特色高中项目实验学校”之一。在市教委制定的《2011年天津市特色高中建设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特色高中建设必须注重内涵发展的原则”。而“内涵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的发展。因为人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和精髓。那么,特色高中建设该如何走好内涵发展之路呢?笔者认为:

一、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内涵发展引领正确方向

教育理念是办学的价值取向,是办学的灵魂,它决定着办学的思路和策略,有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办学行为、形成什么样的办学风格。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以关注学生成长,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就是结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去因材施教,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所以说,“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是建立在对教育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价值追求,是对“内涵发展”的正确引领和最佳体现。我校申报的“学生自主教育育人模式”科研项目,正是“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学生自主教育”育人模式的总体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自信、自立、自强、自律精神,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生活,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所以说,只有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实践,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去思考有效的教育策略,才能应对千变万化的教育实践中的各种矛盾,提升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层次与境界;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创造出教育教学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策略、新风格,不断适应学生、家长、社会对高中教育的新需求;才能为特色高中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奠定思想基础,引领正确方向。

二、培育优良的校园文化,为内涵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内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优良的校园文化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营造一种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们知道:学校文化是指师生员工所持有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师生员工共有的信仰、期望和态度。优良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员工以强烈的感染和情感的熏陶,进而培养高尚的情操和纯真、善良、理智的心灵,“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就蕴含着这个道理。校园文化作为师生员工在实践中集体认同的价值取向和情感追求,能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中产生很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激发他们为共同目标奋发进取的情感。可以说,优良的校园文化是特色学校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的生命力所在。

我校在创建“学生自主教育”育人模式特色高中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加强学校文化建设,逐渐形成了“民主、和谐、严谨、有序”的主流校园文化氛围,在宽松的环境中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教育,发挥了校园文化的巨大育人功能。因此,精心培育校园文化,营造优良育人环境是特色学校建设工作中一项迫切而长远的任务。要充分发挥其导向、凝聚、约束、熏陶和激励功能,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文明习惯,为内涵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为内涵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根本任务是育人。因此,科学的管理制度就必须以尊重人为管理前提,以信任人为管理方式。管理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让师生自觉地把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特色内化为自己的追求,并为实现这一教育理想孜孜不倦地努力。

在管理中,要坚持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人文性。科学性是指科学管理、依法行政,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学校管理机制,注重管理的精细化,遵循管理流程,不断提高管理效益。民主性是指民主决策,重大问题决策通过教师代表大会表决,坚持校务公开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人文性是指在精神、情感和个人发展上,对每一位师生予以关怀,使学校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巨大,因此我们要做到态度精心,过程精细,尽量避免出错。英国哲学家洛克说过:“教育上的错误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如配错了药一样,决不能用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洗刷不掉的。”教育无小事,学校管理要特别关注教育教学中的所有细节,努力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

我们在管理上特别注重用科学的管理实现学校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办学效益的最大化,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同时我们注重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团队的创造力,让团队内的教师感到自身的价值和工作的快乐,让团队内的教师具有一种共同承担的责任意识,建立一种同舟共济的关系,真正把自己的发展同学校的发展统一起来,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打造精干的教师队伍,为内涵发展提供中坚力量

教师是进行特色学校建设的主体,是学校工作的中坚力量,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策略都要通过全体教师的齐心协力才能产生实际效果。

《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优质、特色作为高中教育发展的重点,着力扩大优质资源,发展学校特色,满足学生多样化教育需求。这需要我们不但要把高中学校的硬件建设提升到现代化水平,更要把高中学校教师素质提升到较高水平。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要广泛开展校本教研,锻炼、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进而鼓励、支持教师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要深入开展校本培训,整合教育科研、课程改革、师资培训,构建以学校为基础、以课程改革为平台、以教师发展为目的的校本培训系统;要充分调动教师的自主性、积极性,倡导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使教师在班集体管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实验等方面都达到较高的水平,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以适应创建特色学校的需求。

学校是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去塑造学生的人格,因此,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个性突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落实特色高中建设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关键。

五、构建完备的课程体系,为内涵发展搭设展示平台

天津市教委在对“特色高中”进行概念界定时明确提出:特色的呈现既有整体性,又有标志性。其中,整体性体现在:鲜明的办学思想、浓郁的文化氛围、完善的制度建设、独特的课程设置、系统的培养方式等。独特的课程设置再加上普通高中应有的课程安排,这就要求特色高中建设要构建完备的课程体系。

我认为,完备的课程体系就是将学校的德育活动、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社区活动、体育锻炼等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统一纳入课程管理范畴,构建“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学分评价为纽带,以‘开放性、选择性、综合性’为内涵”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完备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理念,确立课程的服务意识,不断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而不是“创造”适应“课程”的学生。要持续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进行跟踪,不断反思,逐步完善。要建立与完备的课程体系相适应的多元评价机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以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最后,我想说:学校整合优化办学资源、坚持教育创新、推进教育改革、提升办学品位、走特色发展之路,是教育发展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这些都离不开学校的内涵发展。

我推荐的书

《陶行知教育文集》,陶行知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学校文化研究》,赵中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校本课程开发》,吴刚平著,四川教育出版社

《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于漪等,江苏教育出版社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数学教研员刘桂森

●小学教师应该具有:生活的厚度,知识的宽度,思想的深度。

●教学的成功最先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与尊重。

●课堂上学做一名“懒”教师,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主动权。

●快乐地研究,幸福地生活。

和桂森共事多年,作为同事、作为朋友,亲眼见证了他从一名普通的农村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历程,见证了他为之付出的汗水和一步步走过的艰辛,更见证了他锲而不舍、执著追寻自己教育理想的精神。

桂森1994年被分配到大港区最偏远的一所农村小学,在那里一干就是十年。他不甘平庸,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著,默默地坚守和探索,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2002年,我作为数学教研员指导他参加天津市“双优课”比赛。从接到课题到上课只有短短一周的准备时间,备课、试讲、调整,他不断奔波于城区和农村,短短几天,人就瘦了整整一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为了找到一个最佳的教学情景图,他租车几乎跑遍了油田附近的每一个采油区。一分付出,一分收获。他取得了天津市“双优课”一等奖的好成绩,并先后获得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教改积极分子、大港区十佳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大港报》、《天津教育》等先后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2004年,大港区面向全区招考教研员,他再一次脱颖而出,竞聘成功。新的岗位,赋予了桂森新的角色,作为全区小学数学教师的引领者,他刻苦学习,潜心研究创造性地开展教研活动。他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数学团队合作为抓手,努力推动区域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先后立项人教社“十一五”重点课题、市级研究课题,带动和培养出了一批年轻的数学教学骨干。

“滨海教坛名家”培养工程,为他搭建了又一个发展的平台。他定能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勇立潮头,为滨海教育的发展再立新功。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内涵办学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挖掘习题的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