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语

2012-12-25

天津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雷锋中学生教育

学生入校第一眼看到的是雷锋雕像,第一节课是参观雷锋展室,第一篇作文是续写雷锋日记。

——1961年,在天津市红桥区西于庄小学念书的曹进财看到报纸上关于雷锋事迹的报道,就和班里几个同学给雷锋写了一封信。不久,雷锋回信了。在回信中,雷锋勉励他们好好学习。2000年,这所学校更名为“雷锋小学”,“走雷锋路,做雷锋人”活动从此拉开了序幕。“我们利用雷锋来信,让学生们感受和践行雷锋精神。”校长侯立岷说。

一要筹措好、使用好、管理好教育经费,二要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三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要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

——2012年3月20日,教育部召开党组会议,研究部署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安排。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在主持会议时强调,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扎实实完成各项任务。袁贵仁指出,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2012年工作的总体部署和主要任务。2012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进入了第三个年头,贯彻好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谋划好推进好教育改革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请勿“捧杀”刘路。

——前不久,中南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破格聘请22岁的该校2008级本科生刘路为正教授级研究员。刘路自2011年下半年起成为名人。在一些报道中,他被描述为一个破解国际数学难题的天才式人物,攻克了“在数理逻辑学中沉寂了20年的难题”——“西塔潘猜想”。有人称其为“小陈景润”。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希望破格录取他为研究生。在刘路成为舆论焦点之初,香港浸会大学数学系讲座教授、理学院院长,香港数学会理事长汤涛就曾提醒说,数学上这种水平的猜想有很多,媒体不要“捧杀”刘路。

从最早以邮件为载体的函授教育到以广播、电视进行远程教学再到现在计算机与多媒体通信手段相结合的网络教育,中国教育正加速走上“虚拟化”路线。通过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亲耳聆听名师课程,旁听精品课程。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到来,公众移动学习的需求将会更及时全面地得到满足。

——日益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如何满足?云计算技术到底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在2012年中国远程教育技术创新与应用论坛上,有关专家共同聚焦中国“虚拟化”学习的发展路径。

道德建设对于一个公民而言,是安身立命之本;对一个民族而言,是兴国安邦之基。

——2012年是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这一年,媒体和社会各界对道德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向雷锋同志学习”,这不仅是伟人用笔墨写下的号召,更是无数普通人做人做事的准则。

学生的“现代意识”应得到家长和学校的肯定与鼓励。

——《天津日报》所做《2011年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显示,当今中小学生具有多种“现代意识”。在接受调查的中小学生中,有69.7%的小学生和57.3%的中学生赞成以投票的方式选举班干部;77.8%的中学生愿意参与志愿服务,为社会做贡献;78.5%的小学生和69.7%的中学生对于“低碳生活”有所了解;94.6%的小学生和95.5%的中学生能做到节约用水……天津市教科院教育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孟四清表示,社会的现代化带来了人的现代化,青少年可塑性强,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吸收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新观念和新思想。

组织广大中小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抒写,以诗歌创作的形式宣传美好事物、弘扬文明新风。

——2012年3月17日,“全国红领巾小记者辅导计划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召开,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溪针对即将开展的“全国青少年诗歌采风活动”进行安排部署,“要将这次诗歌采风活动作为培养青少年真善美的思想和情感的一项重要抓手,真正达到‘采风接地气,诗歌润心灵,使青少年快乐成长、健康成长’的目的”。

一年一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仅是2900多名代表的会议,更是全国人民的盛会,我们的“90后”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了,这些小小接班人,正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所在。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武汉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校长李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从她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每年全国“两会”召开前,都会有学生或家长托她将心声带到会上。2012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她又收到100多封学生来信。从“减负”到生态环境保护,从校车安全到大学生就业,学生们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和热情令人感动。

猜你喜欢

雷锋中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