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心奠定基础,专注成就理想

2012-12-25刁雅俊

天津教育 2012年4期
关键词:爱迪生陶行知成就

■刁雅俊

刁雅俊,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曾获得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天津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在市级报刊发表过多篇教育教学论文,主持过多项市、区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他们大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学生喜欢和爱戴的教师,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甚至成为教育家,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然而,并不是每个人最终都能实现这一理想。它需要一种爱,那是对教育无限的挚爱,为了这个教育理想和挚爱,能够一生锲而不舍。而在这追逐教育理想的征程中,爱心奠定基础,专注成就理想。

一、爱心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有一个故事,真实而感人。

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让班上的学生到巴尔的摩的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做一个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们毫无出头的机会”。

25年后,另一位教授发现了这份研究,他让学生做后续调查,看这些男孩今天是何状况。调查结果显示,除了有20名男孩搬离或过世,剩下的180名男孩中有176人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

这位教授在惊讶之余,决定深入调查此事。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天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这位教师目前仍健在,虽然年迈,但还是耳聪目明。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她的回答多么简单、淳朴、淡定!然而,它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位老教师对学生浓浓的爱。

她看起来就是普普通通的教师。她可能教学水平一般,一生默默无闻,但他对学生、对教育怀有博大的爱,对学生有赤诚的执著的期待,她在学生心里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播撒了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和追求,所以她把平凡的孩子培养成了社会的栋梁,她的内心充满幸福。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说:“爱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对教师来说,爱学生是教书育人的根本,是教育艺术的核心。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做好教师的关键。魏书生老师只有初中毕业文凭,李吉林也只是师范学校毕业,他们却登上当今中国教育界的巅峰,是他们对教育事业痴心不变的“爱”,使他们实现了人生的飞跃。

作为一名教师,需要有丰富的知识、扎实的功底、精湛的教艺,但更需要有爱心。对教师来讲,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教师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教师要用这神圣的师爱滋润学生的心灵,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尽情地播洒爱的阳光,让生命因为有爱而丰富,人生因为博爱而精彩;教师因为有爱而美丽,教育因为博爱而高洁。

二、专注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有一个故事说,爱迪生在新婚之夜想到一个问题,就起身到实验室里研究起来,把新娘子都忘了,直到有人来叫他,他才想起这是什么日子。如果不是一个连睡觉都想着发明的人,不可能达到爱迪生这样的成就。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说他在南京创办晓庄师范学校时,有一天,蒋介石不约而至,而此刻陶行知刚刚登上讲台。听到这个消息,陶行知没有停下讲课,而是派了几个学生去接待蒋介石。这种“课堂不能停,‘总统’请稍等”的办学精神,十年后成就了激荡中国教育界的陶行知教育思想。

从以上这两个故事中我们不难悟出,爱迪生和陶行知之所以能有成就,是得益于他们专注于自己的事业,不受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爱迪生专注于寻找灯丝,专注于实验,最终为人类带来光明;陶行知专注于教育,创立了陶行知教育思想,成为著名的教育家;居里夫人十几年如一日专注于从矿石中提炼放射性元素,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比尔·盖茨专注于软件开发,造就了微软帝国;陈景润专注于数论,终于登上了数学王国的巅峰……专注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是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专注是一个人性格的体现,更是成功的关键。

何为专注?所谓“专注”,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都是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和追求的人。著名的股神巴菲特跻身世界首富,在慈善晚宴上,当人问及他成功的密笈时,他的回答是“专注”,而更巧合的是当晚比尔·盖茨也回答了同样的提问,答案竟和巴菲特的答案如出一辙。

专注的精神应该植根于每个人的内心。无论外界多么浮华,事情多么复杂,只要真心有所追求,就可以静下心来,专心去做一件事。如此,我们就不至于因虚度年华而悔恨。古今中外,智商高者不一定会成功,而有毅力、专注者往往会成功。因为目标专注的人不畏挫折和磨难,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遇到什么困难,总是能够充满信心、勇往直前。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把精力集中于锁定的目标上,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旅途,需要经历许多困难和考验,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很多时候,一个人不成功,不是因为没有机会,而是因为不够专注。

专注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个专注的人,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即使面对诱惑、遭受挫折,也不为所动。相反,一个人如果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就不可能集中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做事情只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正所谓“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

专注源于强烈的责任感。一个对事业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会一门心思地投入到工作和事业中,尽职尽责,尽心尽力;而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会把工作当成谋生的差事,工作提不起精神,更谈不上专心致志。那些真正能干事、干成事者,都具有勇担大任的胸怀和豪气。因此,强烈的责任感是专注的原动力。

专注来自淡泊和宁静。一个人在为理想奋斗的过程中,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孤独和寂寞是面临的考验。能否做到不受干扰、专注如一,关键是保持淡泊和宁静。实践证明,一般人很难长期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任何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着坚持不懈的执著追求和艰苦劳动。唯有保持淡泊和宁静,才能坚定信念和追求,做到专注和执著。

愿每一位有理想的教师,用爱心播洒希望,用专注成就未来!

猜你喜欢

爱迪生陶行知成就
了不起的成就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人人认识的爱迪生
陶行知教育名录
失恋“成就”的CEO
回顾五年成就
发明大王爱迪生
发明大王爱迪生
爱迪生的“135岁”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