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学习

2012-12-25霍晓宏

天津教育 2012年3期
关键词:过程教师教学

■霍晓宏

霍晓宏,天津市第一中学党总支书记,中学物理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市物理学科带头人,天津市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天津市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全国优秀教师,获得首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高中组第一名。

目前,国家倡导学校内涵发展,其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要提高教育质量,主渠道是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一、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要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形成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利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1.上好每节课。

上好一节课是教师能力和经验的综合应用,上好每节课是教师敬业精神的体现,只有上好一节课才能上好每节课。教师要研究课堂、关注学生发展;要不断变换视角,但不能脱离实际目标。同样的一个事件,换一种说法,或者换另一个人去说,在学生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提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从不同的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去揭示事件的本质,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继承,更要发展;要克服从众和自满心理;要尊重权威,但不要迷信权威,这样,每位教师都能成为课堂教学的行家里手。

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该具有一种“场”效应。优秀教师几分钟就应该把学生带入教育情境之中,要防止假探究、假合作、假讨论等形式主义的东西。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讲、懂、会、通、做的关系。“讲”不等于“懂”。“讲”是教师的信息输出,“懂”是信息对学生的有效输入,由“讲”到“懂”必须以学生主动的“学”为桥梁。“懂”不等于“会”。“懂”仅仅是信息的有效输入,是浅层次的,“会”是形成了技能,由“懂”到“会”必须以学生科学的“习”为桥梁。“会”不等于“通”。“通”是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由“会”到“通”必须以学生独立的“悟”为桥梁。“通”不等于会“做”。“做”就是学以致用,由“通”到会“做”必须以学生“动手实践”为桥梁。

在每节课中,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有些错误观念隐藏在学生的潜意识里,在处理问题时就会暴露出来,这就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发现和剔除这些错误观念,逐步建立起正确的观念。有的学生学习上下了很大工夫,但仍然没见好的效果,这往往是由于没有形成正确的观念造成的。

在教学中,对确有余力的学生,可指导他们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多动手做一些课外实验,多注意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可以适当地做一些附加的练习,还可以学校或年级、班为单位成立课外小组,教师定期辅导。对学习确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处处体贴爱护他们,对知识障碍多的学生采用从一点一滴做起的方法来化解;对存在情绪障碍的学生采用情感交流、真诚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有思维障碍的学生采用绕小弯、一步一步过渡的方法。在相处中,通过多种途径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下,好课应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尽可能深入的程度上实现有效学习。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学生能否通过各种方式的活动实现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逐级的提升。好课应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后劲、学有创造。一节课虽然不可能全部实现人们理想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所有的目标,但要立足长远,才能彰显教学的远期效益。

2.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课前简单预习,课上专心听讲,课后复习练习是传统的课堂学习形式。课上以解决问题为主,课前、课后以学生实践为主也是一种课堂学习形式。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关键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最有效率的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结构。引导学生不仅要掌握和内化与结构相关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具有发现和形成结构的方法及灵活使用结构的能力。

学生学习是一个由低级有序到高级无序再到高级有序的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注意“渗透式”。什么是渗透式呢,就是看了一个东西不太懂,但看得多了,就不知不觉地吸收进去了。渗透式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学生感觉最难的可能是看不懂的问题,通过渗透式可以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悟性”。所谓悟性,就是能从已有的、平常的现象中感悟出新鲜的不平常的东西来,由此产生一系列的思索。悟性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书本、实践及教师的正确引导而逐步提高的,它与“想当然”地对事件进行判断而得出的错误结论是有本质区别的。

现在一些教师的工作重点还是集中在如何“讲好”一节课上,对学生如何“学会”和“会学”投入不足;重视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忽视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和方法;重视学习效果,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师习惯把学生引导到预想的程序上来,以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在实施层面上,要把新的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实践需要一个过程,要变为教师的自觉实践可能还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用教育智慧、文化创新精神以及历史责任感来支撑和促进。

通过教师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要优化教学环境,努力避免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枯燥乏味;克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应付的现象。要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点指导学生的学习,用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二、调整好学生的学习状态

学习具有不可替代性,是“学”和“习”的组合。教师要懂得学生的认知规律,知道学生的问题在哪里,知道怎样帮助学生弄明白。在这样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学生必会学有所得。学习过程是不断变化着的、暂时性的。学习的特征是稳固的,是接受与发现交织的。而学习状态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既有暂时性、又有稳固性,是过程与特征统一的表现。良好的学习状态是一个统一体,包括生理、心理和适应能力,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从而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状态。

1.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学生能学的基本保障首先是生理健康,特别是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吃得饱、睡得香,劳逸结合,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其次是心理健康。一个学生进入教室后就头疼,参加考试就呕吐,这样的状态不可能好好学习。要调整好心理状态,特别是对学习要有兴趣和自信,同时要有专注的精神。因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智力开发的钥匙。自信是一种精神的激励,这种力量有时会无坚不摧。而专注能让学生心无旁骛地对待学习,是提高效率的捷径。

教师应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校长、教师、学生之间应互相理解,互相关心,把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尊重体现在我们日常的一言一行中。对学生的评价应突出教育功能,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应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始终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和学习中的困难,有针对性、及时地帮助他们排除影响学习的心理和思想上的障碍,不让学习的困难和问题积累过多。困难和问题积累过多,不仅对后续教学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会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倦情绪,最终导致学生失去主动性、积极性,知识信息难以输入、储存。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保持身心健康。

2.良好的适应能力。

良好的适应能力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要有计划性,切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生应该跟随教师的复习进度,适当超前,不要被作业追着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掌控复习进程。再如学习的方法,常言道“文要读书、理要做题”,其实读书比做题重要得多。阅读能力是学习的第一能力,学生感觉最难的题目往往是读不懂的题目、是有新创意的题目,能否解决这样的问题是学生学习能力强弱的体现,不是靠一味做题能完全解决的。

生理、心理和适应能力达到和谐的统一,就是要静下心来,集中精力;就是当时的注意已经高度集中,进入了“有意后注意”;就是思想上摈弃一切杂念,宁静沉思,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同步和谐,进入一种专注而又放松的状态。这种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思想放松、精力集中、在一种愉快的心境中的学习。教师要教会学生:如果一时进入不了状态,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帮助自己,如听听内心此时到底有哪些声音在干扰,有意调整一下;移动一下身体位置,看看窗外,放松一下神经;做深呼吸,让精力集中起来;利用积极的肯定的言语来驱除消极否定的想法;闭目想象大自然美好风光,反复回味和体验;听听舒缓的音乐等。

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强化刺激的过程,其目的就是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个方面有一个提升。在学习中,学生要有一颗平静、专注、自信的心。教师要遵循“最近发展区”原理,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环境是外因,自身是内因,环境通过自身而发生作用。

猜你喜欢

过程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