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N+1+1”听、评课策略
2012-12-25王德鹏
■王德鹏
王德鹏,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课程研究室主任,大港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天津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曾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培训、全国骨干教师培训者培训,获得天津市中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二等奖;撰写的20篇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荣获天津市“十五”立功奖章及天津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天津市“十佳”师德标兵、大港十大杰出青年等多项荣誉称号。
听、评课活动是常态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正如斯皮尔伯格所说的,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听、评课既是两个独立的活动,又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而评课是在听课活动结束后的教学延伸,无备而听,或者是只听不评,就不会实现听、评课活动在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中的重要作用。
一、听、评课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听、评课活动的目的会因为教研活动的目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调研式、指导式、改进式、提高式等,而常态教学研究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式的,是以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为目的。但不是说这项活动开展了,就一定会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在常态教研活动中的听、评课活动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套话一大堆。这种评课多是客观描述,不痛不痒,放到什么样的课上都可行,如教师基本功比较扎实,教学语言清楚;教学结构完整规范,层次清楚;等等。而这些表现在课堂上是怎样的呢,则没有了下文,让人听着点头,听后摇头。
2.问题一大片。这种评价多是由于听课者的期望值过高造成的,从教学理念的角度站得很高,看到的问题太多,但又没有落脚点,让人听后感觉到失去了努力的方向。而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则没有了建议,让人听着忧伤,听后迷茫。
3.明年再相见。这种评价多是就题论题式的,更多的是谈论这节课的内容的处理,提出的建议也多是针对内容的。这些建议虽是做到了具体翔实,但忽略了对教师专业能力的促进作用,因为教学活动是不可以“再来一次”的,如果只能等到来年才能验证,谁能保证到时还能记得今天说了哪些建议呢?这样的评价让人听着具体,听后忘记。
综合以上几点问题,在听、评课活动中只有把理念和实践结合起来,把问题和建议结合起来,把现实和发展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听、评课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有备而为,做好听、评课活动的六个准备
要做到提出的优点和建议既符合教者自身特点,又有利于促进其总结提升,在听、评课时就要做到有准备地听,有目的地评。有准备地听,才能使听课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有目的地评,才能使评课者深入到课堂中去。
1.要做好教学现状的准备。充分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摆正听课的位置。对于青年教师要关注其潜质挖掘,对于中年教师要关注其能力提升,对于老教师要关注其教育智慧发挥。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风格,如有的教师内向,有的教师开朗,有的教师严谨,有的教师激昂,等等,这些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在挖掘其优点时才能做到“顺势而为”。
2.要做好教学内容的准备。充分了解教学内容,要和教师有一个简单的沟通,明白是什么内容,并事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简单的设想,对教与学的方式有个基本构想,这样更有利于听课过程中进行对比。
3.要做好教学理念的准备。新课程理念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教学建议,但并不是每一条都能“放之四海皆可用”的。如新课程理念倡导动手实践,但有些内容并不是一定要动手操作的;新课程理念鼓励算法多样化,但并非方法多了就一定体现了新理念。因此,要结合教学内容了解相关的教学理念。
4.要做好技术的准备。这里所说的技术是指数据记录单、计时工具、教材等的准备,这些能为课堂观察提供支持,也是为更好地说明自己的观点提供数据佐证,提高评课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5.要做好关注点的准备。关注一节课可能会涉及多个方面,如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结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但不可能对每一个方面都做出翔实的分析,因此,需要事先准备好听课的关注点,并认真做好相关的记录和数据分析。
6.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听课要有一个准确的心理定位,要虚心、诚心、专心、细心,要带着研究的心态参与听、评课活动。
有备而听,才能使听课者不至于浮于表面,才能使挖掘出来的优点更贴切,更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提高。
三、从一点拓展,“N+1+1”策略促提升
“N+1+1”的听、评课策略,就是指在评课环节提出N条优点、1个问题和1条建议,既肯定教师的辛勤工作,又使教师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和目标。针对教学过程提出若干优点是听、评课活动所需做到的,一般评课时提出的优点多是不同方面的优点集合,这种优点的集合,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方面收效甚微。而要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快速提升,则需要从一点拓展,充分挖掘教师潜在的优势。
1.放大一点的N条优点促发展。
每一位教师每天都在做着不可能重复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一定会在他的教学中体现出来。但这些优点可能教师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认为自己在做着应该做的事情,并没有从经验的角度加以提升。而听课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教师找到这些优点,总结提升,使这一点不断放大,并逐步形成他自己的教学特色。
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片段:
教师在情境导入的基础上出示例题:
师:这是一间房子侧面墙体的形状,也是一个组合图形,你能把它分成哪几个基本图形,可以用手对着屏幕分一分、画一画。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汇报。
生: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师:是这样吗?在这个图形中添了一条线,恰好把它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这条线它还有个数学名称叫做“辅助线”,一般用虚线来表示。还有其他分法吗?
学生又汇报了三种方法,教师板贴(图略)。
师:我们知道了这个组合图形可以分成几个基本图形,现在能不能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这就是今天主要解决的问题。
补充课题:组合图形的面积。
生:把分成的基本图形的面积求出来再相加。
师:(给出已知条件)请你根据所给已知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写在小试卷上。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同桌合作交流。
教师让学生板演。
师:请问黑板上的分解图有没有符合你的解题思路的,你可以借助它来说明你的方法。
学生上讲台,结合分解图和板书说出解题思路。
…………
在上述环节中,其主要优点就是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那么围绕这一优点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挖掘呢?其实这一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必然是几个方面的合力而为,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挖掘。
一是材料上的充分准备。教师事先预设了两种基本分法,这也是一般情况下都会出现的,一种是横着分,一种是竖着分。但教师并不是仅仅准备了这两种方案,还准备了几个空白的图,当学生说出来自己的分法时,教师现场进行操作,这一点体现了教师充分的准备。如果仅仅是准备那两种方案的话,不可能做到尊重差异,只能是传授了。在教学中如果只是通过前面两种基本方案解决问题,那么,学生提出其他的方案还有什么用呢?这可能是教师们疑惑的地方。其实,把这几种不同的方案放在那里就起到了比较的作用,前面两种便于解决问题,而后面几种不便于解决问题,可以暂时不用,可以不进行评价,但不评价不等于没给学生留下印象。
二是思想上的充分准备。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充分思考,要想到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提出来了,教师就要进行引导和展示。有思想上的准备,并不是任由学生随意地、盲目地探究,还要让学生带着思考去探究,这也是科学思考问题的基本要求,没有思考性的探究,就永远不会有创新。教师在第一个学生提出方案时,对学生进行了指导:“在这个图形中添了一条线,恰好把它分成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这正是教师思想上准备的充分体现,这就是教师高站位的引导。
三是方法上的充分准备。学生提出来了不同的方案,如何运用呢?这就是一种方法上的准备,我们不可能学生提出什么都研究的,如在这节课中,虽然学生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方案,在学生解决问题时,教师提出一个建议:黑板上的分解图有没有符合你的解题思路的,你可以借助它来说明你的方法。这个建议就是方法上的准备,不仅为学生的汇报做了一定的支撑,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虽然学生没有说出来为什么选择这个方案,但学生是进行了思考的。
围绕一点充分展开,才能帮助教师不断地放大优点,从而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不断提升。但这些优点必须是适合教师发展的,是教师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决不能漫无边际乱戴帽子,更不能无中生有强拉硬拽。挖掘教师的教学优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讲,找到适合的优点比找出问题困难得多。
2.把握一点的1个问题加1条建议促提高。
教师每天的工作面对的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每天都在做着看似相同而又不断变化的工作,因此说,每一节课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存在。在评课时要学会包容,不要在一些小问题上纠缠不放,要长远地看问题,要相信教师自身修正的能力,让那些小问题通过教师的“自身免疫”去化解。
如,新课程理念提倡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变仅以知识获取为目的的传统教学观。传统观念对教师的影响是深远的,尤其是老教师更为明显,他们大半辈子都是在以知识获取为主要目标的传统观念下工作的。如何转变这些教师的意识和观念呢?不能一味地说他们的做法如何不好,更不能一味地要求他们如何去做,需要把握准一点,提出他们可以接受、同时也是可实现的建议,才能促进他们专业能力的进一步完善。如,老教师更注重教师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课堂上学生说话的机会很少。围绕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调研。在一位老教师执教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时,出现了这样的片段: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圆形后,设计了“摘图形”活动。
教师把多个不同的图形贴到黑板上,提出问题:“我们认识了各种图形,你能很快地把它们择出来吗?”
学生很踊跃。
教师叫一名学生到前面,让他把长方形择出来,这个学生很快地把4个长方形摘下来,拿在手里,转过身来面向全体同学。
师:他摘对了吗?
生齐答:对了。
师:掌声鼓励鼓励他。
全体学生鼓掌,这个学生的脸上再次表现出一种自豪感。紧接着教师又分别请三个学生取下了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其过程与上面的相同。
…………
在上述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忽视了学生的表达。虽然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很踊跃,效果还是很不错的。但学生始终都是在找图形、摘图形,动脑、动手都做到了,可就是没有动口。针对这一问题,可以提出一个建议: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给学生充分表述见解的机会,如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你能说说是怎样快速把它们择出来的吗?”“怎样做才不会摘错呢?”进而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的想法,学生会更加细致深入地认识这些图形的特点,促进思维的发展。
有备而为,才能发挥听、评课活动的积极作用;从一点开始,才能让教师感到方向更加明确;把一点放大,才能让教师的专业能力快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