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后达标”时期应该做好的三件事
2012-12-25陈自鹏
■本刊特约评论员 陈自鹏
2008年9月25日天津市人民政府转发了《市教委关于实施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2008-2012年)意见的通知》,自此,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作拉开序幕。至2011年底,全市1200多所义务教育学校中,已有1089所通过了“达标”评估验收,占总数的90%以上。达标验收阶段过后,学校进入了“后达标”时期。但是,通过了达标验收并不是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的终点,而是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另一个起点,我们今后至少还应该做好三件事。
一、巩固成果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是按照“均衡发展、统一要求、重在建设”的原则,在全市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内涵发展,用现代化理念配置教育资源,用好教育资源,建设教师队伍,搞好学校管理,推进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切实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充分体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和普惠性,巩固天津义务教育继续保持全国前列的优势地位的一项重要举措。
政府重视,社会关注,财政支持,学校努力,师生协作,一座座漂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一个个规整的塑胶操场如期建成,一间间现代化专用教室、图书室、资料室、实验室、卫生室等投入使用,一堂堂体现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的课展现在人们面前,一场场富有学校个性、令学生喜笑颜开的课外活动让人身心愉悦、耳目一新……这些是各级领导、教师、学生们日复一日、共同努力建设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果。
面对这样的成果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巩固这一建设成果。大家一致的看法是,宏观上,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克服了的种种弊端不能反弹;微观上,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研、管理工作中已经解决了的种种问题不能重现。要巩固成果,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二、运用成果
按照标准要求,学校在现代化建设中先是保障了教育经费、完善了教育教学装备、提升了信息技术、健全了生活设施、美化了校园环境;同时,总结了办学思想、强化了领导班子建设、优化了运行机制、加强了教育科研、促进了交流合作;学校队伍结构趋于合理、教师素质得以提高、教师教育得到加强;课程管理不断完善、德育工作得到创新、其他各项工作都得到加强、教育质量有了提高。
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运用成果。队伍优化了,不能只为炫耀,要让队伍起到更大的作用;设施建好了,不能束之高阁,要让设施发挥更大的效能;机制完善了,不能当作摆设,要让机制真正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服务。一个有智慧的学校管理者应该是善于运用现有成果创造更多办学业绩的能手。
三、扩大成果
我们在巩固成果、运用成果的同时还要不断扩大建设的成果,以不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一要让优者更优。通过前一段的努力,有的学校在队伍建设、设施建设、机制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有的学校在教育、教学、教研和管理上已经创出了自己的特色。这无疑是学校进一步建设和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所在,也是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已经具备的优势。进入到“后达标”时期,学校还要在教育思想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方法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评价现代化等方面更进一步,鼓足干劲,争创一流。
二要使弱者赶上。在达标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还存在薄弱环节,工作有软肋、有缺点、有不足,这需要学校深入分析,找出症结,采取对策,克服弱点。为此,我们需要理出头绪,拓宽思路,排除干扰,改革创新。有些建校时间较长的学校由于客观原因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好解决的问题,使得学校、师生不能轻装上阵、自主发展。这需要学校集思广益,争取支持,破解难题。其实,建设过程中变弱为强的过程既是学校发展的过程,也是扩大建设成果的过程。
在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后达标”时期,注重巩固成果、运用成果、扩大成果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学校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