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综合状态的影响研究
2012-12-23董玉珍董小五
董玉珍 董小五
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河北唐 山063000
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护理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其中因为患者为小儿,其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受到不良影响,而因为疾病的不适状态及疱疹位于部位等对于其进食也受到影响,患儿在进食的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疼痛不适状态,为家长对于患儿的照顾是全方位的,也是最为细致的,其对于患儿的生活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均十分明显[1]。本文就家庭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综合状态的影响进行研究,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1年11月的86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43例患儿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1.7~8.5岁,平均(3.3±0.9)岁;体温37.8~40.5℃,平均(39.0±0.6)℃,均伴有口腔和手足的皮疹等;家长文化层次:大专及以上8例,中专和高中13例,初中22例。观察组的43例患儿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1.8~8.6岁,平均年龄(3.4±0.8)岁;体温37.7~40.6℃,平均(38.9±0.7)℃,均伴有口腔和手足的皮疹等;家长文化层次:大专及以上7例,中专和高中15例,初中21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及家长文化层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43例患儿的家长均根据常规的掌握知识给予患儿相应的家庭干预,根据患儿的症状体征(发热、疱疹、疼痛等)进行相应的干预,并针对患儿的休息环境、饮食情况、情绪状态等进行相应的干预及照顾等,注意预防交叉感染的发生。观察组43例患儿的家长在进行家庭干预前首先接受专业的知识宣教和培训,对于科学的治疗护理方法有大体的了解,对于发热、疱疹及其他方面的疾病知识及干预措施、方法均做到有效学习及掌握,使其能够以科学的方法对患儿进行干预,另外培训宣教后,家长在进行干预的时候可根将每位患儿的细节情况考虑在内,在制订护理措施的过程中根据患儿的性格特点进行措施实施方法的制订,尤其针对患儿不适的特点,在进食引起疼痛时,给予相应的溃疡方面的干预,尽量降低疼痛程度,以降低患儿对进食的抗拒,对于发热方面的干预也应根据患儿的发热程度等进行相应的细节方面的干预,并且根据所学知识密切监测患儿的各项细节的变化,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然后将两组患儿的发热消退时间及干预前、干预后5 d的进食时间、进食时疼痛程度、治疗护理依从性和生存质量进行比较。
1.3 评价标准
①疼痛程度方面采用FPS-2R评分法进行评估,其为通过观察患儿的面部表情来了解疼痛程度的评分方法,其评分范围从0~5分,表示从高兴到剧痛,<2分表示轻微疼痛或无痛,3分表示中度疼痛,4~5分表示重度和剧烈疼痛[2]。②治疗护理依从性以患儿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表现为准,以患儿能够正常配合治疗护理为较好,患儿对治疗护理存在轻微抗拒经处理干预后可顺利进行治疗护理为一般,未达到上述标准为较差。③采用PedsQLTM 4.0生存质量量表进行评估,根据患儿的年龄段选用其中相应的项目进行评估,无评估能力者由家长代评,其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生理、角色、情感及社会功能,每个方面均以100分表示状态最好,随着分值的下降,状态也越来越差[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发热消退时间及干预前后的进食时间、进食时疼痛程度比较
数据分析显示,干预前两组进食时间、进食时疼痛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进食时疼痛程度≤2分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发热消退时间[(4.12±0.21)d]短于对照组[(2.37±0.18)d](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进食时间、进食时疼痛程度比较
2.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治疗护理依从性比较
数据分析显示,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各方面评分及治疗护理依从性较好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各方面评分及治疗护理依从性较好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治疗护理依从性比较
3 讨论
手足口病患儿因机体的不适感及对治疗的恐惧等,多对治疗存在明显的恐惧和抗拒心理,而由于口腔部位的疱疹在进食时易产生疼痛感等,对其进食情况又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对于患儿的疾病康复及生长发育等也极为不利[4],因此对于其这些方面的干预应引起重视,以达到其较好地配合治疗,改善治疗效果的目的。而家长方面对于患儿的各个细节的监测更为全面,对于患儿的性格情绪掌握更好,因此对其干预也更有针对性。
本文就家庭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综合状态的影响进行研究,以进一步了解家庭干预对患者多方面的状态的影响效果,其中经过相关知识宣教及培训的患儿家长在进行护理干预后,患儿的进食时间、进食时疼痛程度、治疗护理依从性和生存质量等方面均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且改善的幅度明显大于家长未经相关宣教培训的患儿,从表1及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改善幅度的优势,分析原因,可能为对患儿家长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及宣教,使患儿家长在对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时,能够更为细致和全面地对其进行监测,另外对患儿的治疗护理抗拒情况也从更为科学的角度进行评估,结合家长自身对患儿性格特征的了解,制订解决及实施方案也更为科学有效[5-7],患儿的接受程度也更高,对于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也随之得到大幅度改善,因此实施效果也更为理想,达到上述效果的前提均为基于患儿家长对患儿的细致了解,因此能够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家长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也是科学干预的重要方面,同样不可忽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家庭干预对手足口病患儿的生活和治疗状态均有积极的影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1]安美华.轻症手足口病患儿69例的家庭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0):290.
[2]刘敏,陈玉平,何井华,等.家庭访视提高手足口病患儿家庭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评价[J].护理学报,2011,18(6):66-68.
[3]Wai M,Masaki A,Hasegawa S,et al.Genetic Changes of Coxsackievirus A16 and Enterovirus 71 Isolated from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Patients in Toyama,Japan between 1981 and 2007[J].Jpn J Infect Dis,2009,62(4):254-259.
[4]张小蓉.149例手足口病患儿居家护理的健康教育[J].全科护理,2010,8(36):3375-3376.
[5]华美远,盛家香.手足口病的家庭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09,25(7):23-24.
[6]孙爱红,桑桂兰.手足口病150例家庭护理指导[J].社区医学杂志,2009,7(4):44-46.
[7]张秋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78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4):72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