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固定血管通路方法在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2012-12-23黄文娟吴映华钟晓珊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20期
关键词:血透穿刺针针头

黄文娟 吴映华 钟晓珊

1.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广东汕头 515041;2.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广东汕头 515041

动静脉内瘘被视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建立一个成功的血管通路,使之得以长期使用,必须依靠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1]。临床上最理想和首先选择的内瘘吻合部位是前臂近腕部的桡动脉和头静脉。在血液透析的整个过程中,患者睡眠、坐起或吃饭时,均易使穿刺针尖贴壁或刺破血管、移位或脱落。稳定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2],为更好地解决血管通路的固定,减少针头脱落与移位,除穿刺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和患者配合外,经济、方便、牢固的固定方法尤为重要。2011年笔者采用3M静脉输液固定护贴固定血管通路,固定牢固,针头移位、脱落和局部血肿发生率明显降低,操作方便、节省时间、经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1年3~5月在我院接受血透治疗的门诊患者72例,进行随机分为常规组、实验组1和实验组2三组,每组24例,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19~80岁,平均(53.47±16.91)岁,均为桡动脉和头静脉内瘘穿刺术,血透次数为2~3次/周,穿刺部位均无发生感染。各组患者性别、年龄、血管状况、血透次数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选用明尼苏达矿业制造医用器材(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3M医用透明胶带、3M静脉输液固定护贴、3M敷料贴,均为同一品牌的不同类型。

1.3 方法

穿刺前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导,协助患者采取舒适卧位,必要时吸氧,盖好被子[3]。选用3M医用透明胶带、3M静脉输液固定护贴、3 M敷料贴。同一品牌不同种类选择时,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让其取得配合。选择16号/17号内瘘穿刺针,采用“望、触、听”诊三种方法对瘘管进行评估,选择正确穿刺点与进针方法[1]。内瘘肢体穿刺侧靠近透析机,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做好内瘘手臂清洁与消毒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范围为穿刺部位周围皮肤8~10 cm[4],穿刺肢体下面铺一无菌治疗巾,内瘘近心端与远心端各穿刺一针,穿刺成功后,针头的固定采取不同材料。常规组:用二条长约8 cm的3M医用透明胶带横贴及交叉于穿刺针翼上,再用一无菌纱布覆盖固定于穿刺针眼上方;实验组1:用一长约8 cm的3M医用透明胶带固定穿刺针翼,再将3M静脉输液固定护贴(常规分三条)撕成二条,带小纱布的一条固定于针眼上,另一条固定于离穿刺针眼下方3 cm的内瘘针管道处,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管道,形成三节式固定。实验组2:用3M敷料贴以针眼为中心点固定穿刺针头,再用一长约8 cm的3M医用透明胶带固定于敷料贴前方约2 cm的管道处。注意动、静脉血管通路要分开固定,然后将动静脉穿刺针的管道放于手臂上一起固定,再用无菌治疗巾返折覆盖于肢体针头上面,形成筒状无菌区域。另外用血管钳夹住患者肩膀以上衣服或床单固定一定长度管道,使之形成U字形,以减少因管道受拉而发生脱管,针头移位等情况。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穿刺成功后开始固定至固定完成所需时间,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针头移位、脱落及局部血肿发生率等情况。穿刺成功:指穿刺针平行于血管壁,血流好;针头移位:指穿刺针紧贴于血管壁,检查无管路扭曲、折叠或受压,造成血流不佳或静脉压波动,经调整针头重新固定后血流量好或静脉压恢复正常;穿刺针脱落:指穿刺针固定不牢,受牵拉而脱出血管壁造成血流骤减,针口处有皮下出血现象;局部血肿:穿刺部位出现肿胀,疼痛,按压局部有硬结,疼痛加重则出现皮下血肿[5]。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运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性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针头移位、脱落及局部血肿发生率比较

三组针头移位、脱落率常规组与实验组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2,P<0.05);常规组、实验组1与实验组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62、0.15,均P>0.05)。三组局部血肿发生率常规组与实验组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0.05);常规组、实验组1与实验组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7、1.30,均P>0.05)。见表1。

2.2 三组固定操作时间比较

三组固定操作时间常规组与实验组1比较,常规组与实验组2比较,实验组1与实验组2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q=106.43、35.79、70.67,均P﹤0.01)。见表2。由表1、2得出:实验组1护理效果最佳。

表1 三组针头移位、脱落及局部血肿发生率比较[n(%)]

表2 三组固定操作时间比较(±s)

表2 三组固定操作时间比较(±s)

组 别 例数 血透次数 固定操作时间(s)常规组实验组1实验组2 24 24 24 576 580 578 110.12±12.36 52.27±13.23 90.65±13.58

3 讨论

3.1 针头移位、脱落及局部血肿形成原因分析

常规组用物多,操作较复杂,使固定操作时间最长,又将动、静脉穿刺针管道一起固定[1],使管道活动余地小,导致针头移位、脱落及局部血肿发生率最高。实验组1采用针眼、针翼、动静脉血管通路分开固定,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固定牢固。患者在长时间血透过程中睡觉,坐起吃饭活动中,针头移位、脱落及局部血肿发生率最低。且操作简单,固定操作时间最短。实验组2采用3M敷料贴固定,固定面积广,再用一3M医用透明胶带固定血管通路,且动静脉血管通路为分开固定。在长时间血透过程中睡觉,坐起吃饭活动中,针头移位、脱落及局部血肿发生率较低,固定法操作平均时间较短。

3.2 各种固定操作方法优缺点比较

常规组用物准备上操作步骤多,护士观察时需打开固定的纱布,不便于观察,致针头移位并血肿发生率高,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增加工作量。实验组1取材简单,费用低,操作步骤少,3M静脉输液固定护贴本身厚度有一定的抗拉力,从力学上是圆柱体最牢固的固定方式,不易移位,能直接观察穿刺部位情况[5],不用撕开敷料查看。从而减轻患者痛苦和节省劳动时间。实验组2采用3M透明敷料贴,操作简单,从力学上是圆柱体最牢固的固定方式,不易移位,观察针眼情况为可视,不用撕开敷料查看。但因3M透明贴薄而宽,抗拉力小,而穿刺针太粗,在固定针头上易因患者活动而出现针头移位局部与血肿,且费用也较前二者高。在减轻患者痛苦和节省上劳动时间上优势不明显。

3.3 牢固固定血管通路的意义

护士穿刺成功是血透的第一步,牢固的固定方法意义在于保护内瘘,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护理质量。在血透的护理中,对于急性中毒、小孩与烦燥者,还须进行约束,同时按医嘱给予适当镇静药物,才能确保血管通路的固定效果。从而减少因针头移位引起的局部血肿、疼痛与重复穿刺,这才是真正保护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增加患者治疗信心的保证。

采用3M静脉输液固定护贴作为血透血管通路的固定,取材简单、经济、操作方便、便于观察,固定效果满意。

[1]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96:227.

[2]彭卫平,黄登鹏,王少军,等.45例中心静脉双腔导管血栓形成尿激酶溶栓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7(21):132-133.

[3]陈萍,卜丽梅.舒适护理在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9(26):76-77.

[4]广东省卫生厅.临床护理技术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7:228.

[5]燕莺.透析患者直接动、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11(33):128-129.

猜你喜欢

血透穿刺针针头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超声对规律血透患者造瘘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调节性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尿毒症血透患者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意义
报复
静脉壶插入法在血透结束后穿刺针拔除时的应用
穿刺针针头锋利度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应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