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脉夹层与其临床和多层螺旋CT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2012-12-23潘光红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20期
关键词:中膜载脂蛋白B型

潘光红

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人民医院CT室,广东广宁 526300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破口进入主动脉壁层内导致血管壁的分层而形成假性动脉瘤,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是心血管危重急症疾病之一[1]。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的观点是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所在[2]。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主动脉粥样硬化伴发主动脉夹层与其临床和多层螺旋CT表现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20例主动脉粥样硬化伴发主动脉夹层(实验组)和20例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男15例,女5例,年龄35~85岁,平均(48.2±4.5)岁,合并有高血压14例;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33~79岁,平均(50.20±5.9)岁,合并有高血压6例。所有患者均经我院16排螺旋CT平扫加增强确诊。

1.2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均先行CT平扫,然后行CT增强扫描。并且在入院的第2天患者采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进行生化全套检查。

1.3 诊断标准

主动脉夹层确立标准: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提示主动脉腔内可见真假两个腔和内膜瓣。其解剖分型将升主动脉受累列为A型,降主动脉受累列为B型。主动脉粥样硬化CT表现:平扫显示主动脉壁斑片状钙化,其管腔缩小或瘤样扩张;增强后显示管腔充满高密度造影剂,管腔狭窄变形、扩张或合并血栓、管壁溃疡等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样本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按照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进行比较,除年龄外,性别及收缩压和舒张压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一般资料对比(±s)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一般资料对比(±s)

注:1 mm 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性别(男/女,例) 年龄(岁) 合并高血压(例)收缩压(mm Hg)舒张压(mm Hg)实验组对照组t/χ2值P值20 20 15/5 8/12 5.012 8<0.05 48.2±4.5 50.2±5.9 1.205 4>0.05 14 6 6.400 0<0.05 168.2±11.2 153.6±9.2 4.504 8<0.05 96.1±3.5 87.2±4.6 6.886 0<0.05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室各指标进行比较,除载脂蛋白A1外,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室指标的比较(±s)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室指标的比较(±s)

组别 胆固醇(mmol/L) 三酰甘油(mmol/L)载脂蛋白A1(g/L) 载脂蛋白B(g/L) C反应蛋白(mg/L)D-D二聚体(μg/L)实验组(n=20)对照组(n=20)正常值t值P值5.53±0.65 4.34±0.71 2.32~5.62 5.5286<0.05 1.68±0.36 1.29±0.26 0.3~1.92 3.9276<0.05 1.03±0.15 1.52±0.12 0.6~1.6 11.4077<0.05 0.95±0.15 0.79±0.12 0.6~1.1 3.37250<0.05 35.6±17.3 20.1±18.5 0~3 2.7367<0.05 300.1±28.3 123.6±25.1 0~75 20.8668<0.05

2.3 实验组中A型与B型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20例主动脉粥样硬化伴发主动脉夹层患者中,A型有13例,占65%,B型有7例,占35%,比较2组实验室指标,除载脂蛋白外,A型较B型实验室指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实验组中A型与B型实验室指标的比较(±s)

表3 实验组中A型与B型实验室指标的比较(±s)

分型 例数 胆固醇(mmol/L)三酰甘油(mmol/L)载脂蛋白A1(g/L)载脂蛋白B(g/L)C反应蛋白(mg/L)D-D二聚体(μg/L)A型B型正常值t值P值13 7 5.83±0.65 5.01±0.56 2.32~5.62 2.9176<0.05 2.01±0.26 1.59±0.11 0.3~1.92 4.0431<0.05 1.55±0.21 1.51±0.09 0.6~1.6 0.4762>0.05 0.98±0.24 0.81±0.11 0.6~1.1 1.7604>0.05 54.1±23.1 29.1±17.4 0~3 2.4955<0.05 310.2±31.5 281.6±18.5 0~75 2.1906<0.05

3 讨论

主动脉夹层的特征表现是由于内膜和中膜内层撕裂导致主动脉中膜的分离,分离的中膜沿长轴和圆周方向扩散。主动脉中膜的外部和外膜构成假腔的外壁,导致血流在中膜的中、外1/3自由流动形成假腔所致病变,大部分主动脉夹层有一个撕裂的入口,入口通常垂直于主动脉长轴。许多主动脉夹层会有一个再入口和真、假腔之间的多个交通点。再入口通常出现在内膜,夹层通常由撕裂的破口向远端呈螺旋状扩散,主动脉夹层可破入心包、胸腔或腹膜腔内[4-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主动脉夹层高血压患者多发,占70%(14/20),高血压时对主动脉壁施加了一个长轴应力,使主动脉中膜的外部缺血,硬度增加,产生层内剪切力,对夹层的发生起重要作用[6]。长期的慢性高血压也造成内膜的增厚、钙化和纤维化,最终导致内膜破裂。由此可见,高血压是主动脉夹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大量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血浆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主动脉粥样硬化伴发主动脉夹层的血脂水平明显高于主动脉粥样硬化组,提示主动脉粥样硬化伴发主动脉夹层的发生受血脂水平较大,其中根据解剖分型,A型占比例较高,血脂水平高于B型。因此,联合多排螺旋CT和实验室检查对评估病情有重要意义[7-8]。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C反应蛋白作为血管炎症的标志物,在主动脉粥样硬化伴发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中显著高于主动脉粥样硬化组,推断可能是由于主动脉粥样硬化伴发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斑块释放引起。而D-D二聚体的水平在主动脉粥样硬化伴发主动脉夹层患者中较高,可能是由于机体发生激烈的全身应激反应和全身炎症反应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所致。D-D二聚体的数值越高,提示不良预后风险增强[9]。综上所述,多排螺旋CT联合实验室相关指标的检查,对综合评估主动脉夹层与主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景介梅,李忠军,景红霞,等.16例主动脉夹层的CT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5):81-81.

[2]陈强,郑春辉,喻晓明,等.64排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89-90.

[3]Thrumurthy SG,Karthikesalingam A,Patterson BO,et al.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ortic dissection[J].BMJ,2012,46(5):344.

[4]McMahon MA,Squirrell CA.Multidetector CT of aortic dissection:A pictorial review[J].Radiographics,2010,30(2):445-460.

[5]Sueyoshi E,Matsuoka Y,Sakamoto I,et al.CT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hemorrhage extending along the pulmonary artery due to ruptured aortic dissection[J].Eur Radiol,2009,19(5):1166-1174.

[6]Van RV,Van RW,Bernaerts A.Ct imaging of acute 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J].JBR-BTR,2007,90(3):222-223.

[7]李景会,李华.主动脉夹层分离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4):163,167.

[8]Zhan S,Hong S,Shan-Shan L,et al.Misdiagnosis of aortic dissection:Experience of 361 patients[J].J Clin Hypertens(Greenwich),2012,14(4):256-260.

[9]Upadhye S,Schiff K.Acute aortic dissectio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Diagnostic challenges and evidence-based management[J].Emerg Med Clin North Am,2012,30(2):307-327.

猜你喜欢

中膜载脂蛋白B型
基于B型超声的在线手势识别
中药水提液真空膜蒸馏过程中膜通量衰减及清洗方法
B型血的忧伤你不懂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冠心病发病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不同内部构型特点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控制方法
糖尿病患者载脂蛋白A1与载脂蛋白B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研究
多囊卵巢综合征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比值的研究进展
PSS4B型电力系统稳定器参数整定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系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