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灌肠联合苯巴比妥对母乳性黄疸患儿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

2012-12-23李隆庆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20期
关键词:苯巴比妥体液母乳

李隆庆

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中医院儿科,河北平泉067500

母乳性黄疸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其在足月儿中较为多见,本病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临床较多研究认为其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1],临床认为对于重症患者应给予治疗干预,以尽量降低其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临床中较为常用的干预方案为停母乳及其他干预等,而苯巴比妥也是临床应用较受肯定的药物之一。本文中笔者就灌肠联合苯巴比妥对母乳性黄疸患儿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具体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2012年1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4例母乳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灌肠组(对照组)和灌肠联合苯巴比妥组(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32例患儿中,男20例,女12例;日龄3.0~57.5 d,平均(18.8±3.7)d;出生体重3 012.5~4 615.5 g,平均(4 014.2±202.7)g;血清胆红素224.8~360.2μmol/L,平均(305.4±22.6)μmol/L。观察组32例患儿中,男19例,女13例;日龄3.5~58.0 d,平均(18.9±3.5)d出生体重3 009.4~4 620.7 g,平均(4011.8±204.9)g血清胆红素225.7~362.4μmol/L,平均(307.3±22.3)μmol/L。两组患儿的性别比、日龄出生体重、血清胆红素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32例患儿单纯采用中药进行灌肠,主要为茵陈蒿12 g,栀子和大黄各9 g,水煎,1剂/d,2次/d,进行灌肠。观察组则采用中药灌肠联合苯巴比妥进行治疗,灌肠用药及方式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苯巴比妥2 mg/(kg·d)口服,2次/d。另外两组均未停喂母乳,且两组均用药至出院。将两组患儿治疗后3、7、10 d及10 d以上的黄疸消退率、治疗前后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进行比较。

1.2.2 检测方法 两组患儿不同时间段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均取患儿早期未哺乳时的空腹血5 mL进行检测,其中,体液免疫检测患儿的IgA、IgG、IgM及补体C3、C4水平,均采用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酶联免疫试剂盒进行检测;细胞免疫则采用BD FACSAria流式细胞分选仪进行CD3+、CD4+、CD4+/CD8+、CD8+、CD23+水平检测,注意仪器的操作和试剂盒的应用,并且均由检验科室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进行检测及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三组及以上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3、7、10 d及10 d以上的黄疸消退率比较

观察组的患儿治疗后3、7、10 d的黄疸消退率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3、7、10 d及10 d以上的黄疸消退率比较[n(%)]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3、7、10 d的体液免疫指标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IgA、IgG、IgM及补体C3、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10 d观察组上述五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3、7、10 d的体液免疫指标比较(±s,g/L)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3、7、10 d的体液免疫指标比较(±s,g/L)

注:与对照组同时间段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IgA IgG IgM 补体C3补体C4对照组(n=32)观察组(n=32)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后10 d治疗前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后10 d 0.27±0.06 0.34±0.08 0.46±0.09 0.52±0.11 0.28±0.05 0.58±0.10*0.69±0.13*0.76±0.14*5.27±0.42 5.44±0.51 6.13±0.57 7.02±0.61 5.29±0.41 6.37±0.54*8.69±0.46*9.23±0.72*1.19±0.12 1.36±0.15 1.82±0.17 2.25±0.14 1.20±0.10 1.95±0.18*2.59±0.20*3.47±0.16*0.29±0.04 0.35±0.07 0.40±0.09 0.50±0.07 0.28±0.06 0.51±0.09*0.62±0.08*0.66±0.10*0.06±0.03 0.09±0.04 0.11±0.06 0.13±0.05 0.07±0.02 0.16±0.05*0.18±0.04*0.21±0.06*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3、7、10 d的细胞免疫指标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D3+、CD4+、CD4+/CD8+、CD8+、CD2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10 d观察组的CD3+、CD4+、CD4+/CD8+及CD2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3、7、10 d细胞免疫指标比较

3 讨论

母乳性黄疸一般在足月儿中较为常见,临床无明显的表现,其一般分为早发型及迟发型两种类型,但是对于中重度患者也不可忽视,有研究认为,此类患儿的高胆红素状态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2-3],可表现出对中枢神经系统短暂性或长期性的轻微损害,如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则会对患儿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更为明显及严重的影响[4]。因此,对母乳性黄疸的治疗不可忽视,但由于新生儿机体免疫状态相对较差,对其治疗方式的选择不应只注重于对疾病的治疗及控制,也应注意对患儿机体的整体影响,如患儿的综合免疫状态,以期达到改善患儿免疫力,提高其康复速度和增强抗感染能力的目的[5-6]。较多研究认为,高胆红素对患儿的影响表现在其对单核吞噬细胞的不良影响方面,表现出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作用,导致患儿的体液和细胞免疫系统的紊乱,而这对于患儿疾病的治疗和健康、发育状态的不良影响不言而喻,主要与高胆红素导致患儿对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功能障碍有关,故而表现出对患儿整体免疫状态的影响[7-8]。

中药灌肠具有改善患儿胃肠道活动状态的效果,可改善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对肠肝循环的不良影响,临床中的疗效受到较为广泛的肯定,患儿接受程度也更高,但是其疗效仍未达到十分理想。对于苯巴比妥,临床研究认为其对肝脏微粒体酶具有较大的影响,从而可以起到对胆汁排泄等情况的促进作用,实现对疾病的治疗目的。

本文中笔者就灌肠联合苯巴比妥对母乳性黄疸患儿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了解联合用药对患儿整体免疫状态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了解灌肠联合苯巴比妥对患儿的应用价值。经过研究发现,联合治疗的患儿不仅表现出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黄疸消退快的优势,还在治疗后3 d即表现出明显的免疫抑制改善的状态,并且其改善幅度和速度均非常突出。研究结果表2、3数据较为明显地表现出患儿在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体液和细胞免疫状态的改善的具体情况,观察组免疫抑制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因此基本可以肯定灌肠联合苯巴比妥的疗效和对患儿免疫状态的影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灌肠联合苯巴比妥对母乳性黄疸患儿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较为明显,可显著改善患儿的机体免疫力,是临床中对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有较高价值的治疗方案。

[1]成泉,李戈彦.母乳性黄疸44例的临床治疗及文献回顾[J].吉林医学,2011,32(17):3486-3487.

[2]朱国际,陆小平.母乳性黄疸患儿体液免疫变化的临床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6(2):279-281.

[3]管英伟,郝冰,刘红.喂养方式干扰母乳性黄疸的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1,17(7):1108-1109.

[4]Bozkaya OG,Kumral A,Yesilirmak DC,et al.Prolonged unconjugated hyperbilirubinaemia associated with the haem oxygenase-1 gene promoter polymorphism[J].Acta Paediatrica,2010,99(5):679-683.

[5]张杨,李婷,李冬福.苯巴比妥与尼可刹米联合治疗重症母乳性黄疸569例[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2(9):837.

[6]金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0,16(11):2007-2008.

[7]何小利.中西医结合治疗母乳性黄疸30例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5):2358-2359.

[8]马琳,江莲.新生儿黄疸与免疫功能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1,33(18):2831-2833.

猜你喜欢

苯巴比妥体液母乳
苯巴比妥、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效果观察
母乳到辅食,如何无缝衔接
川木香煨制前后主要药效成分在体外生物体液中稳定性
英国共享母乳引争议
为治乳腺炎用抗生素 妈妈不用停母乳
生物检材中苯巴比妥的测定*
小儿支原体肺炎体液免疫功能与hs-CRP检验的临床意义
维药艾菲提蒙汤治疗异常体液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妇科手术前使用苯巴比妥术后致固定性药疹(附1例报告)
母乳库研究的现状分析